但這一世,因為陳建趙約聽了趙子稱的勸,在外城遺留了更多財物給方臘軍搶,方臘軍發現任何地方都可能有百姓藏起來來不及帶走的錢財,所以舍不得直接無差別燒城。
萬一有大量絲綢緞匹茶葉被直接燒了呢?那多可惜!杭州市面上的絲綢存量,可不是一般地多。
“天街踏盡公卿骨”是樂于見到的,“內庫燒為錦繡灰”就劃不來了。
先搶上幾天等搜刮干凈后再燒也來得及。
至于之前被方臘許諾“進城后一定會把他們當成功臣款待”的內應富戶們,則是立刻體驗到了什么叫翻臉比翻書還快。
這些投敵富戶甚至沒有機會親眼面見方臘,就被方臘的亂軍直接淹沒了。
不少富戶被殺前還哭喊狂叫“我為圣公開過門,我為新朝立過功”,結果壓根兒沒人聽,直接殺了全家搶盡財物。
方臘已經知道自己沒可能在杭州久駐,他打進來就是為了搶夠過冬和渡過來年春荒所需的錢糧,然后趕快跑路回山區的。
既然不要久駐,還跟這些人講信用邀美名有屁用?
一錘子買賣的旅游景區店主,會跟小區樓下的小賣部店主那樣,跟客人講信用嗎?
切不可慕虛名而處實禍也。
相信方臘的杭州富戶,就這樣在一夜之間被方臘軍幾乎全部殺盡。
……
方臘用劫掠狠狠釋放了一把連日猛攻積累的疲態后,很快面臨一個新的抉擇:要不要立刻見好就收,還是再試一把能不能一鼓作氣攻破杭州內城?
方臘其實也知道,進了外城之后,己方士氣和凝聚力已經明顯下降了。
但他畢竟不是打游戲,不能開掛顯示每個人的忠誠度和士氣值,所以他憑借著經驗估算,終究是暫時高估了己方的士氣存留。
而坊間又多有傳言,說官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,內城肯定也守不住了,一觸即潰。內城還有更多的財寶和錢糧可供劫掠,如果打破的話收益更加可觀。
被這些因素誘惑,方臘終究決定試一試再說。
不試這一把,他是怎么都不會甘心的。而且就算他自己甘心了,將來手下眾將也會拿他這一次的慫說事兒,將來就算逃回睦州山區,大家也不服他了。
到手的肥肉怎能不吃完?
所以僅僅搶劫了一天多之后,方臘就催促士卒重新組織起來,對內城發動一波強攻。
方臘軍士兵一個個不情不愿,都揣滿了財寶了誰還想賣命?一時間幾乎鬧出小規模嘩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