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趙子稱顯然是更沉著淡定、云淡風輕的一方。
上萬官軍將士,竟被趙子稱的大無畏所感,紛紛自發吶喊起來:“破釜沉舟!破釜沉舟!”
聲音從趙子稱身邊慢慢蔓延開去,越來越多的士兵跟著吶喊,全都是自發的,并沒有軍官命令。
對面的方臘軍見狀不由駭然,開沒開打,氣勢愈發弱了幾分。
方臘見狀,也是氣急敗壞,哪里還敢再等,連忙催督全軍胡亂沖鋒。
“通判,賊軍沖上來了,快快回中軍大陣坐鎮!”劉光世韓世忠見狀也有些緊張,請趙子稱回陣,以便再復刻一下前幾天的防守反擊套路。
雖然前幾天的防反是有地利可以依托的,當時有營墻木柵,有鹿角拒馬和壕溝,能把方臘軍的進攻走位卡得很死。今天卻沒有這些地利了,只是一場很公平的野戰。
趙子稱也敏銳地掃了一眼方臘軍的攻勢,在敵軍沖上來的這短短數百步時間里,很快做出了判斷:
“不可指望防守反擊!此一時彼一時,當日我軍有堅營可以依托,將士們自然也都期待能固守退敵。今日并無營壘,也無鹿角拒馬,死守只會讓士氣漸漸低落。
方臘敢這樣沖,說明他們也篤定了我們人少會死守反擊,既如此,我軍更要出其不意,主動對攻!方臘仗著人多,把軍陣往左右兩翼延伸了那么遠,又有什么用?
北有上塘河,東有大運河,他又不能渡河夾擊,徒然往兩翼部署那么多兵力,想繞后包抄還包不了,那就是在浪費兵力!
我軍正好反其道而行之,兩翼逐步收縮,讓方臘軍的人數優勢擠作一團無處施展。我軍集結主力精銳,中央突破將方臘斬為兩截即可!”
趙子稱也是懂兵法的,他當然知道戰場上人多勢眾的一方,最喜歡兩翼包抄,利用己方戰線正面更寬大的優勢,把敵人左右都包夾了,最終形成圍毆。
但今日的戰場,被河流限死了,繞無可繞,他只要兩翼稍稍退卻,敵人想要繞后的部隊就扎堆了,人多也沒處使。
相比之下,人少的一方只要集結起足夠的預備隊,孤注一擲單點突破,就能最大限度彌補局部戰場的兵力劣勢。
趙子稱當機立斷,讓楊志和魯達帶兵頂住左右兩翼軍陣最邊緣的位置,同時,讓湖州和秀州兩地的廂軍作為魯達和楊志身后的預備隊,逐次補充扛線。
有了相對精銳的老兵作為骨干,后續預備隊便不容易崩盤,韌性也能因此增強數倍。
與此同時,韓世忠、劉光世、林沖等人,以及軍中全部的西軍騎兵,還有最精銳的步兵長槍隊,都被趙子稱集中到了中軍一小段陣線上,用于發起反沖鋒——
再說一句,劉光世和韓世忠理論上確實不受趙子稱統轄,他們是西軍派系的。但劉光世就是被趙子稱的人格魅力所感,自愿在戰場上接受趙子稱的調度、完全配合趙子稱的計劃,那也沒辦法。
眼看兩軍即將交鋒,官軍的神臂弓箭雨已經潑灑到了前排叛軍的頭上,掀起陣陣血雨,韓世忠和劉光世也都準備一擁而上,趁勢擴大戰果。
但趙子稱卻還是非常冷靜,直到這臨門一腳的時候,他還在調整部署:“劉兄別急!讓韓五先上,你們分成前后三隊,收窄正面,梯次出擊!一旦前隊沖鋒勢頭衰減,后隊再尋敵軍空檔增援上去!”
趙子稱很清楚,他這幾百西軍騎兵如果跟撒胡椒面一樣平鋪直敘往上沖,是無法鑿穿層層陣勢的。
既然如此,就把集中優勢兵力的指導思想發揮到極致!讓突破面窄一點,再窄一點。
同樣的力,受力接觸面越小,壓強才越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