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職務沒有品級,只有實際的差遣權力,也不領朝廷工資俸祿待遇,所以并不要求功名,屬于技術性吏員。
任何新生事物,剛剛誕生的時候,管理肯定是比較特殊的,真要指望找個進士出身的人來管,人家也不懂。只能是讓文官監督、海商出身的具體做事。
王承勛就在魏憲的監督下好好干活,第一次“春交會”也算辦得挺順利。
從絲綢、瓷器、茶葉等出口商品的抽稅定價,到各種香料漆器倭刀折扇藥材等大宗進口商品的定價,全都比往年自由交易要平穩了很多。朝廷也確實多收上來了不少貨幣稅。
這首次春交會,還在眾多各國海商的博弈中,討論出了一套官方承認的貨物質量等級評定標準——之前市舶司在收到香料、藥材等物時,也沒有一套評定貨物質量等級的標準,也不能精確知道好壞。
在收實物稅的時代,這個問題也不算嚴重,因為無論貨好還是不好,都是按固定比例抽一成或者多少數量的實物,貨好抽的稅質量也好,貨差抽的稅也差。
但即便如此,往年也還是有空子可鉆的,比如有些海商知道市舶司要收實物稅,就故意在進貨時大部分進好貨,稍微留一部分質量略次一些的,用來搪塞交稅,反正官府也看不懂貨物的精確好壞等級。
就算有些小吏看得明白,海商還能給具體驗貨的小吏再額外塞金銀紅包,讓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對上面就只上報“全船都是三等貨”,然后就可以把三等貨交稅交上去,成本更貴的一二等貨海商自己留著賣。
現在朝廷搞了集中交易,都要收貨幣稅,貨物的質量等級評估工作,重要性也就大大增加了。
而有了王承勛這種“海商內奸”投靠官府,搖身一變成了趙子稱的代理人,他深知杭州市舶司各類進出口貨物的質量好壞評定,在雙方激烈博弈之下,大宋第一套明文的海商回易貨物質量標準,也就新鮮出爐了。
整個出爐過程,也伴隨著大量中小海商試圖蒙混過關企圖的敗露,很多商人今年都被迫多交了很多稅,很多原本可以私下收好處的吏員,也少了很多斂財機會。
一時間上上下下怨聲載道。
首次交易會后,不少生意規模比較小的海商,通過各種坊間渠道,表達了各自的不滿,也暗諷朝廷這般收緊管理,最終必然導致大批小海商破產,到時候海貿進一步集中到幾家頭部大海商手上,最后肯定會尾大不掉,朝廷最終必然會養出自己都控制不住的巨奸!
這種話,是不能公開說的,至少公開說的場合,措辭要和緩一些。
但無論如何,諸如此類的言論大量傳到趙子稱和魏憲耳中,也著實讓魏憲有些擔心,便來討教對策。
對于這一點,趙子稱倒是并不太擔心。
他深知海貿這個行業,隨著時代的發展,肯定會越來越集中的,因為大型商會的抗風險能力肯定比單打獨斗的小商人厲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