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不是因循守舊,死守著這些舊的不放。
簡化字,真的就一無是處,沒有任何的可取之處嗎?
這咱看來,并非如此。
很多簡化字,也遵循著六書之法。
從字體結構,以及形象等諸多方面,都是有的。
同樣是一脈相傳,形神兼備。
遠沒有宋先生你們說的,那般的不堪。”
朱元璋這番話說的是語重心長,顯得很誠懇。
“宋先生,咱有一句話,想要說與你們。”
宋濂送宋訥兩人,躬身行禮,做洗耳恭聽狀。
“事物是發展的,不是一成不變的。
咱們也要用發展的眼光,去看事情。
也要從現實去出發,考慮問題。
去看各種東西,是不是符合現在的情況。
它的存在,是能促進發展,還是阻礙發展。
是能讓大明變得更好,還是變得更差。
這才是咱判斷很多事情的一個標準。
今日,便將之說于兩位宋先生說。”
聽了朱元璋的這樣一番話,宋訥陷入到了沉思之中。
神色有所變動。
宋濂同樣在思索,不像之前那般,立刻出聲接皇帝的話。
朱元璋也沒有再說話,拿起了杯子,喝了口水。
靜靜的等著他們兩個人,在這里思索。
并給出自己答案。
如此過了一陣兒之后,宋訥抬起了頭。
望著朱元璋開口道:“陛下,臣覺得陛下說的很對。
文字確確實實是一直在演變的,而且脈絡也的確是由繁就簡。
文字雖是圣人所創造,后面確實人在加以改進。
也的確如同陛下所說的那樣,簡化字早就開始出現了。
到了此時,已經有了很多的簡化字。
在很多地方,都大行其道。
就算是官方頒布了相應的標準,可在不正式的場合上面,簡化字同樣是沒有辦法杜絕。
從這上面也能看得出來,簡化字很受人歡迎。
臣在此之前沒有想明白,聽了陛下的這一番話,幡然醒悟。
文字,可以說是一種工具,那么在做事情時,工具自然越好用越好。
工欲利其事,必先利其器嘛。
不能說這個工具,是前人所造的,就非要守著前人所造的工具不加以進行改進。
放著好的不用。
這的確是本末倒置了。
文字是文字,圣人言論是圣人言論。
文字和圣人言論需要分開來看,不能混為一談。
簡化了的文字,也的確能如同陛下所言那樣,更有利于圣人之道的傳播。
而很多簡化字,也確確實實是比較符合六書。
并不是胡亂簡化一氣。”
宋訥對著朱元璋拱手說道,神色很鄭重。
宋濂則顯得有些著急,數次以目示宋訥。
宋訥對此視而不見,只管在這里,說著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的意見。
“不過,有不少已經存在的簡化字,確實不符合六書。
所以臣在想,今后進行簡化時,是不是要對此進行多加甄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