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州的權柄基本掌握在這四家身上。
章陵太守黃射率先諫言道:
“保廬江所以保荊州,近聞孫策遣使入朝面見天子。”
“料其必求封于江東之地,孫策若并江東,則我荊州江夏有危。”
“今宜當外交好曹操、劉備,然后與劉勛合力對付孫氏,乃為荊州上策。”
黃射乃是江夏太守黃祖之子,同樣出身于荊州大族黃氏。
父子倆一個任江夏太守,一個任章陵太守,且手中都握有兵權,實力不容小覷。
由于章陵毗鄰襄陽,所以劉表也召了黃射來襄陽議事。
一來表明自己對黃家的尊重,二來章陵、江夏乃是荊州的重要戰區。
劉表必須引起重視,并且他知道黃家對此肯定也是高度重視的。
命令一經發出,
黃射即代表黃家,自章陵出發,幾乎是一日便到。
因為他的父親黃祖曾射殺孫堅,與孫策有殺父之仇。
一旦孫策想攻荊州,位于荊州東面的江夏戰區便是首當其沖。
這關乎到黃家的核心利益,黃射當然得高度重視,幾乎是星夜兼程便趕來襄陽議事。
“吾當然知道孫策之威脅,只是此獬兒頗有勇力。”
“我又不欲使荊州卷入戰火。”
劉表表明了自己的態度,“所以吾意,資劉勛以錢糧。”
“使他出兵,于彭澤湖,長江口處,截住孫策來兵。”
“使之不得渡江入荊州。”
“江夏方面可出戰船水兵,輔廬江劉勛,訓練艄公水手。”
“不知諸公以為如何?”
依然是花錢買血的套路,劉表的慣用手法。
他雖然面上問的是“諸公”有何看法,實則目光看向的卻是黃射。
荊州各大世家,明面上雖沒有大的矛盾,但卻各自為政,互不相容。
當然了,這也是劉表希望看到的結果。
這樣他才好借力打力,制衡各大家族,免得把他這個荊州之主給架空了。
既然廬江問題,關乎到黃家利益。
那劉表自然是與黃射商議。
謀士蒯越站出來,說道:
“若我們能資劉勛錢糧、水手,應能截住江東之兵。”
“只是黃府君提到的交好曹操、劉備一議,卻著實難辦。”
“劉備面上與我荊州通商,然則與曹操卻有軍事同盟。”
“廬江的歸屬權在曹氏,今無端納了劉勛,曹操豈能罷休?”
“若彼加兵于廬江,則同時與曹氏、孫氏開戰,非荊州之福。”
“且徐州劉備,未必肯為了荊州,打破與曹操的盟約。”
蒯越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。
劉表與劉備的貿易同盟,怎么比的上曹操與劉備的軍事同盟?
人兩家現在是穿一條褲子的,將來肯定是要一起對付袁紹的。
就荊州目前這個大環境,對徐州而言,戰略價值肯定比不上曹操。
所以與其說解決曹劉問題,不如說是先解決曹操問題。
只要曹操同意了,劉備沒理由不同意。
畢竟廬江本來就沒劉備什么事兒。
可問題就在于曹操不可能同意。
他才跟劉表養的客將干了一仗,還死了長子和大將。
現在讓他白白把廬江讓給荊州,除非曹操腦子壞了。
“此事卻難吶……”
劉表親撫額頭,面露愁容。
一時間找不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。
他本人還是更加期望用外交手段,解決廬江問題。
荊州能不下場,就不要下場。
黃射大聲說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