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劉玄德仁義著于四海,能救人之急,單他一人還好說。”
“就是他那位軍師李翊,多以利益為先。”
“若不先將他打動,斷難說動劉備插手廬江之事。”
劉表亦知李翊難纏,只得道:
“也罷,汝且說,需要多少錢糧?”
劉表明白,龐季說的利益,且徐州最需要荊州拿出來的。
也只有錢糧了,尤其是糧食。
如果說曹劉同盟專欲對付袁紹,那么糧秣就是他們這兩年不惜一切代價要屯的戰略物資。
“……這卻難說。”
“須得等見過李翊之后,才好面談。”
龐季面露為難之狀。
也罷!
劉表衣袖一揮,“既然龐侍中提出此議,便有你出使徐州,為我說玄德。”
微微一頓,略作思考,然后才下決定道:
“至于所費錢糧,我荊州至多只能拿出三十萬斛糧來。”
“這是我的底限!”
“再多,那我情愿親自解決廬江問題,不用徐州插手。”
商議既定,龐季領命,收拾行囊,便準備坐船前往徐州。
至于章陵太守黃射,在安定好諸事之后,也打算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。
剛剛趕至從人備下的車駕處,正欲一好友,笑著沖他招手。
黃射見此,亦是喜笑顏開,上前與那人打招呼。
“正平何以至此?”
黃射上前問他。
原來此人乃是青州名士,禰衡禰正平。
此人少年英才,頗具文采與雄辯之才。
然性格剛直高傲,臧否過度,喜歡指摘時事,輕視別人。
雖然如此,他與黃射卻是至交好友。
兩人都很喜歡讀蔡邕的文章。
黃射尤其喜歡對蔡邕的碑文,但自己沒能記下來。
禰衡便道,“吾雖一覽,猶能識之,唯其中石缺二字為不明耳。”
于是按自己的記憶把文章寫出來,后來黃射派人抄寫碑文回來。
竟與禰衡所寫完全一樣,于是黃射更加敬佩禰衡。
兩人由此深交。
“游學至此,聞黃兄至襄陽特來一會。”
禰衡向黃射解釋緣由。
黃射一喜,握住禰衡的手道:
“正平難道來找我,與我同回章陵,一同出游如何?”
“……莫急。”
禰衡咧嘴笑了笑,問道:
“我見黃兄棄章陵之務,火急火燎趕回襄陽,必有要緊之事。”
“可否與衡一說?”
黃射因為與禰衡關系好,當下也不隱瞞,如實將劉表在襄陽開的會議內容跟禰衡說了。
哦?
禰衡眉梢一挑,“龐公欲赴徐州,請劉玄德作保廬江?”
“正是如此。”
黃射點了點頭,“曹操勢大,劉荊州不想與之全面交惡,只向他劉徐州出面調解。”
話落,又對禰衡叮囑道:
“此為機密大事,我與正平說了,汝可莫要泄露了出去。”
“黃兄寬心,衡曉得事理。”
禰衡嘴上連連答應,眼珠子卻骨碌碌一轉,若有所思。
黃射未有察覺,只拉住禰衡的手,邀他上車。
“好了,你我兄弟難得相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