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也不能不留人來守。
李翊目光在諸將當中逡巡一圈,最后落在張郃身上。
“儁乂,由你來守河間。”
“我?”
張郃有些意外,未及回話,李翊又接著補充。
“現在你便是新任的河間國相了。”
此言一出,眾人皆微微一怔。
雖意識到了其中的不妥之處,但都未敢在李翊面前提出來。
只有新入職的甄堯不知其中利害,小聲地提醒李翊道:
“君侯,聽聞張將軍是河間鄚縣人。”
“由他做河間國相,有違三互法。”
“不如另擇賢明罷。”
所謂三互法,就是本地人不能當本地官。
張郃是河間人,當河間國相自然是違背三互法的。
“……不,就由儁乂來做河間國相。”
李翊態度很堅定,“吾命令已下,不容更改。”
甄堯連忙問,這樣明目張膽地違背三互法,是不是不太好?
李翊牽唇笑道:
“吾正知其有悖三互法,才為此事也。”
三互法是東漢桓帝時期制定的律法。
李翊此舉,就是開始要逐步挑戰舊的漢室權威了。
有人會說,劉備不就代表漢室嗎,為什么還要挑戰漢室權威?
這就顯然沒有弄懂漢朝的二元君主制。
嚴格意義上講,
即便劉備姓劉,是漢室宗親,他也不能代表漢室。
包括同為宗室的劉虞、劉表、劉璋等人也是一樣。
只有劉協這個天子,以及他所在的朝廷中樞才能代表漢室。
這也是為什么荀彧這些忠于舊秩序的人,會對劉備不感冒的原因。
這些士人忠于的漢,
甚至都不是劉邦的漢,而是劉秀的漢。
東漢之所以為漢,僅僅是因為劉秀姓劉而已。
如果有一天劉備真的“興復漢室”了,那他才能代表漢室。
否則現在就只能是喊喊口號,說我要匡扶漢室。
用這個旗號,去拉攏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進來。
李翊違反三互法,就是要挑戰舊的秩序。
這是新秩序推翻舊秩序的必然進程。
而且李翊也不是首例,早在骷髏王時期,就已經把這事兒當成是家常便飯了。
只不過李翊沒骷髏王那般激進,他是要一點一點試探。
慢慢推倒舊漢室的權威,從而扶持起以劉備為首的“新漢室”。
當即,李翊起兵向南,去“收復”安平郡。
剛到安平不久的袁譚,聞說李翊到來,大吃一驚。
暗想李翊怎么老是追著我不放?
又聽說袁尚在河間時,也沒有做抵抗,便將河間之土拱手相讓了。
又忍不住破口大罵:
“袁尚如此無能,父親怎會令他來繼承爵位?”
隨后,問計郭圖說道:
“汝前計不成,袁尚未與李翊相斗。”
“彼又發兵來我安平,如何是好?”
郭圖一捋胡須,沉吟半晌,緩聲說道:
“聽聞李翊到河北之后,免除徭役賦稅,大肆收攏人心。”
“我等或許可于此下手。”
郭圖看出李翊在河北立“愛民如子”的人設。
既然你這么愛民,那我們就從民入手。
“如此計將安出?”袁譚連忙問。
“來日可盡驅安平百姓當先,我軍在其后。”
“以此來與李翊一決生死。”
“若李翊當真愛民如子,且看他會不會對百姓動手。”
“若是其盡將之殺戮,則討之有名矣。”
“若其不忍殺害,則用百姓婦孺為兵,將之驅往袁尚處。”
袁譚從其言,即發兵強擄安平百姓。
將百姓分作一隊,自己的大軍在其后邊。
命軍士手執白刃,凡有不從者、擅離者,便立刻殺之,于路間害人性命。
一時間,死于溝壑者,不可勝數。
啼哭之聲,震天動地。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