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其在瑯琊還有家屬,備當遣人前去照拂一二。”
司馬徽搖了搖頭:
“諸葛一門,已舉家搬去荊州了。”
“自諸葛玄病故之后,家中有三子。”
“長子諸葛瑾、次子諸葛亮,幼子諸葛均。”
“此三人皆有經綸濟世之才,惟諸葛孔明最為杰出。”
“孔明與弟諸葛均躬耕于南陽,嘗好為《梁父吟》。”
“所居之地有一岡,名臥龍岡,因自號為臥龍先生。”
“此人乃絕代奇才,將軍既已得鳳雛,若能再得一臥龍。”
“與李子玉并力攜手,何愁天下不定乎!”
劉備聞言大喜,正欲問具體細節。
時孫乾在側,出聲言道:
“水鏡先生如此盛贊這臥龍,不知比我徐州李郯侯如何?”
……呵呵。
司馬徽撫須一笑:
“文無第一,武無第二。”
“兩者同為當世奇才,如何能橫向比較?”
簡雍忍不住出聲譏諷道:
“水鏡先生此言答得圓滑。”
“我家先生自輔佐主公以來,無所不向,無所不克。”
“倒是那臥龍,我等確實聽聞瑯琊諸葛氏之名。”
“只是倒未曾聽說有諸葛亮這么一號人物。”
劉備向來敬重名士,尤其當聽到水鏡先生這般稱贊諸葛亮時,內心對他已是十分向往歡喜。
見簡雍語帶輕薄,忙出聲勸阻:
“憲和,適才你沒聽水鏡先生說么?”
“這位臥龍先生,一直隱于隆中,不曾出仕。”
“其名聲自然不為我等所聽聞。”
“若非水鏡先生,備怕是終身不得結識這位當世奇才。”
劉備一番話同時安撫了兩邊人的情緒。
劉備又對孫乾說道:
“子玉先生見我之前,不也是隱于山中的高人乎?”
“公祐不可因其未展其名,而輕視天下英雄。”
孫乾、簡雍對視一眼,旋即齊齊拱手謝罪。
“主公教訓的是,吾等知錯矣。”
哈哈哈……
司馬徽看在眼里,連連撫掌大笑。
“劉將軍倒也不必怪罪這兩位先生。”
“老夫雖未曾見過李郯侯,但其事跡實在膾炙人口。”
“適才劉將軍既然讓老夫點評一下李郯侯。”
“那老夫就斗膽為其冠一名。”
司馬徽的品評人物,絲毫不遜色于南陽許劭。
聽到他要為李翊冠名了,不論是徐州本土官員,亦或外地來賓,都下意識地伸長脖子,側耳傾聽。
“鳳雛”,徐州官員那是實打實的見過了。
其雖然年幼,但確實少年英才。
在徐州做功曹時,即便是李郯侯也時常問計于他。
這樣的人物,也僅僅是被司馬徽冠以南州名士之首的稱號。
也不知水鏡先生會給李翊冠個什么名號?
眾人翹首以盼,靜靜地等待司馬徽開口。
司馬徽沉吟半晌,在眾人的注目之下,緩緩啟唇:
“李子玉,青云之士也。”
“自出山入仕以來,輔佐劉將軍統領全局、運籌帷幄,決勝千里。”
“如今更是獨自領兵,平定北方。”
“此等異才,當得起天下奇才之首名諱。”
話說到這里,眾人已下意識屏住呼吸。
盡管對李翊的才智大伙兒都有目共睹,但還是沒能想到司馬徽會給出如此高的評價。
司馬徽的聲音繼續傳來。
“諸葛孔明號臥龍,龐士元號鳳雛。”
“依老夫之見,李子玉可號為天樞。”
天樞?
包括劉備在內,眾人無不一愣。
“……呵呵,天樞者,北斗七星之首也。”
“此為天之樞紐,主掌乾坤運轉。”
“愚意明世之智慧。”
“更隱含「執天命、領時代」之宏志。”
執天命、領時代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