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劉面對賢士,也算是經驗豐富的了。
遂將金麻禮物帶入堂內,諸葛亮當然不肯受。
劉備乃解釋道:
“聞先生已舉家搬遷回了瑯琊,路途遙遠,所用頗巨。”
“故此非聘大賢之禮,但表劉備寸心耳。”
諸葛亮這才肯受,于是邀劉備在館中共宿一宵。
二人同床共枕,抵足而眠,安睡了一晚上。
次日,清晨。
一大早,劉備先送別關羽往青州赴任去。
隨后正式拜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。
劉備的封賞,一如往常般豪爽利落。
當初初見李翊之時,彼不過一山野小兒,但劉備卻力排眾議,將之拜為了軍師。
當時的劉備,還要頂著巨大的壓力。
可如今,在諸葛亮無有任何功名的情況下,劉備拜其為軍師中郎將,眾皆不敢多言。
一是因為劉備如今的威望已經足夠高了,可以壓住眾人。
二是因為有李翊珠玉在前,誰敢質疑劉備的決定?
人劉備也有話說的,當初我力排眾議拜李翊為軍師。
你們都說他黃口小兒,并無真才實學。
現在被打臉了吧?
如今我又找到一位比當時的李翊還要更小的諸葛亮。
你們誰不服,誰敢多話?
眾人的確不敢多話,而且任誰都能夠看得出來。
此前李翊就是軍師中郎將,現在李翊升官兒去了河北。
劉備轉頭便將這空缺出來的職位,給了新入職的諸葛亮。
這顯然是要把他往下一個李翊的方向培養,讓他來接李翊的班兒啊!
也就是說,在李翊之后,諸葛亮很有可能成為新的徐州二把手。
未來的副總,大伙兒自然犯不著去得罪他。
諸葛亮一經拜將,眾官員紛紛攜賀禮前去祝賀。
諸葛亮全部不受,命眾人帶回。
眾官員面面相覷,七嘴八舌議論著:
“李郯侯在時,雖未嘗主動向我等索賄。”
“然逢年過節,吾等送禮,郯侯亦多欣然受之。”
“平日郯侯時常照拂我等一二。”
“奈何新上任之軍師,竟連區區賀禮都不肯納受?”
有不少人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,嘆道:
“……唉,虧我等與郯侯相交多年。”
“早知當初分配職事時,便當自請調往冀州。”
“今郯侯已去,不知新上任之軍師性情如何。”
眾官員心中不安,都在那里思念李翊。
……
話分兩頭,
說起李翊,此時的他正在安平追擊袁譚。
袁譚納郭圖之計,大驅百姓在前,用為先鋒軍。
于是連夜驅趕安平百姓,皆執刀槍聽令。
百姓哭喊奔逃,皆被袁譚殺之。
有少數百姓,僥幸逃出去的。
正撞著李翊行軍的部隊,遂主動請求庇護。
李翊納之,問其緣故。
這才知道,袁譚竟拿河北百姓當做肉盾,先將他們驅趕出安平。
“袁顯思何以如此暴虐耶?”
饒是李翊,也覺得袁譚此舉未免過于癲狂了。
安平百姓好歹也算是袁氏的子民,他們的鄉親父老啊。
袁譚此舉,簡直倒行逆施。
“……唉,袁顯思有負我之期望,有負主公之期望也。”
李翊有些自責地嘆了口氣。
原本還想扶持袁譚上位,架空他的權力,從而間接統治河北。
這樣一來,李翊團隊在河北的工作會順利許多。
可計劃趕不上變化,誰能想到袁譚會著魔到這種程度呢?
眾人勸道:
“袁譚用百姓為兵,欺我等不敢接戰。”
“不若一舉破之,免得麻煩。”
李翊搖了搖頭,果斷否決道:
“今吾已領冀州牧,冀州之民及吾子也。”
“況吾初至徐州,秉持劉將軍以民為本,以民為貴之理念。”
“若舉兵攻之,豈非上來便要破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