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心里便有了底氣。
雖然他們的策反,不一定便會對戰局有制勝的影響。
但其所造成的傷亡,可盡數為袁譚一人背了。
……唉,這敗家子兒,把老爹的家業霍霍得可真慘吶。
李翊不禁想起了自己繼承的家業,那么小心翼翼地經營,最后誰能想到會有這種事呢?
在已經做完兩個安排之后,李翊接下來做了最后一個安排。
“公明,你去置備些糧食、衣物、用品。”
“待來日戰事結束之后,盡力安撫百姓。”
“……喏。”
徐晃拱手領命。
次日,天明。
南方人聲鼎沸,人流涌動。
大量安平百姓被架在前頭,驅趕著向前。
喊聲大舉,哭聲震天。
軍民一齊涌出,直抵李翊大寨。
袁譚遣哨騎探查,回報說寨是空的。
“……空的?”
袁譚一皺眉,暗想李翊這人滑的很,也不知又會使什么詭計。
“——報。”
又一哨騎,飛馬來報。
“稟將軍,在安邑方向見著大量河南軍。”
“是李翊人馬嗎?”
“小的不敢近前看,未能探清。”
“只是安平郡應該找不出別的大部隊來。”
袁譚乃命人繼續驅趕百姓前進,直往安邑而去。
不知不覺,大軍便過了下博、觀津。
伏在兩側的黃忠、陳到,見袁譚軍進來了,皆心中暗喜。
果不出先生所料也。
左右人建議趁機攻之,袁譚軍必然生亂,百姓便可得救。
黃忠、陳到俱拒絕了這個建議。
“君侯常言,凡行軍打仗,須要沉住氣。”
“如今君侯要在安邑正面分化敵軍,爭取時間。”
“待彼注意被分散以后,再進攻不遲。”
于是下博、觀津的兩路兵馬,皆不著急進攻。
袁譚不知有伏,直往安邑而進。
不想李翊已在那里擺好了陣勢,在此恭候多時了。
李翊主動催馬出陣,命人喊話叫袁譚出來。
袁譚披魚鱗甲,挺槍出馬。
甫一出陣,李翊便出聲責罵道:
“袁譚!吾待汝甚厚,甚至于劉將軍前保舉于你。”
“汝何以生異心,在冀州作亂?”
袁譚一愣,萬沒想到自己被叫出去竟然是挨罵的。
當下也不服氣,出聲罵道:
“當初召爾等過河,是為了助我掃平反賊,安定河北。”
“你倒好,趁我外出之時,竊取冀州大權。”
“如今你得了冀州牧,某死了大半軍士,什么也沒撈著。”
“就憑汝之所作所為,也敢說待我甚厚?”
李翊不慌不忙說道:
“袁本初倒行逆施,吾家奉詔討賊。”
“有天子明詔在此,可以查驗。”
“吾于劉將軍面前保舉于你,給你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。”
“你怎么不謝我,反倒怪罪起我來了?”
兩軍將士聽聞,都覺得李翊這話哪里不對,但也沒法反駁。
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“詭辯”吧。
“至于冀州牧一事,此乃朝廷的詔書,吾怎好抗旨不遵?”
“況普天之下,莫非漢土。”
“吾主乃漢朝苗裔,占據河北之土,名正言順。”
“怎么到你口中反倒成了侵汝境界了?”
“縱然河北之土,本該屬于袁氏。”
“吾家主母,系出袁氏,乃袁氏嫡女。”
“李某拙荊,亦是袁氏女。”
“不論是按哪種來算,占據河北。”
“都合情合法!”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