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李翊領了冀州牧,在安平與袁譚對峙。
于兩軍陣前痛斥袁譚生二心,數落其罪狀,罵他忘恩負義。
李翊本身占理,又善巧辯,直懟得袁譚啞口無言。
被架在前排的安平父老,聞得李翊之言,俱是搖頭嘆息。
感嘆鄉親們命途多舛,怎么就攤上了這么一個主子呢?
而袁譚麾下士兵,亦多竊竊私語,議論紛紛。
袁譚見情勢不妙,心下已知軍民受到了李翊的蠱惑,遂下令軍士進攻。
士兵們手執白刃,驅趕百姓向前。
李翊趁勢沖對面喊道:
“諸位鄉親父老,且聽吾一言。”
“吾奉朝廷旨意,領冀州牧,特來平叛。”
“袁譚倒行逆施,公等勿要為其所用。”
“若助我平叛,當免除安平一年租賦。”
袁譚聽得此言,更加怒不可遏,大聲叱道:
“……冀州原本就是我的!我的!”
“如何輪得到你這在里收買人心?”
李翊微微一笑,數落袁譚的罪狀。
“將軍忘孝友之仁,襲閼、沈之跡。”
“放兵抄突,屠城殺吏。”
“冤魂痛于幽冥,創痍被于草棘。”
“今又圖安平百姓,驅趕為奴。”
“其財物婦女,豫有分數。”
“此豈人主之所為乎?”
一言畢,袁譚軍士皆面色大慚。
袁譚大怒,手執馬鞭,親自于前頭鞭笞百姓,催促前進。
百姓挨了打,借勢倒地,慟哭不起。
袁譚更加盛怒,即下令士兵將倒地百姓立地斬殺。
凡有延誤軍馬行進者,一律格殺勿論。
當即,有不少平頭百姓死于袁譚軍的白刃之下。
但仍有少數士兵,猶豫不能下刀。
李翊借勢,再次呼喊:
“軍人者,護國衛家也。”
“豈有以刀鋒對鄉親父老之理?”
“爾等忍心揮屠刀于親族乎?”
“若爾等亦有親人,彼等知之,當何以自處?”
“爾等又于心何安?”
短短幾句話,字字珠璣,振聾發聵。
雖然這個時代的軍隊,紀律性比不得近現代。
但完全沒有到,要舉刀揮向鄉親父老的地步。
即便是在這個時代,那也是飽受譴責的行為。
果不其然,袁譚士兵愈發猶豫不前,不忍對身前的百姓下手。
“……怎么?爾等竟敢違抗我的軍令?”
袁譚眉梢一揚,獰聲說道:
“爾等可知違抗我軍令,是何下場?”
一名小校跪伏于地,向袁譚泣拜道:
“……主公,若要我等與河南人廝殺,我等縱然戰死沙場,亦無怨無悔。”
“只報袁氏厚恩。”
“然要吾等揮刀砍向鄉親父老,吾等實不能為此事!”
這小校的一跪,立馬激起千層浪來。
不少士兵、屯長、曲長紛紛跪伏于地,向袁譚求情。
表示大伙兒寧愿堂堂正正的和徐州軍打一場,也不愿用這種方式,來逼迫自己的鄉人。
尤其李翊軍都沒有發動進攻,就是不忍心對百姓下手。
這一行為,更加使得袁譚軍理虧。
兩軍作戰,多少也講究些原則道義的。
袁譚此舉,就是嚴重有悖人倫道德。
袁譚見軍心大變,心下也知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。
若是此時退讓,他就輸的一敗涂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