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正常行軍,漢人應該走濱海道過來才對。
那里只適合秋冬季節同行,此前探聽到李翊春季便要來的消息后,蹋頓根本不屑一顧。
而當得知李翊從濱海道撤軍的消息后,蹋頓更是一副不出所料的表情。
可如今,居然被告知漢人的軍馬赫然出現在了柳城之外。
這令踏頓如何不驚詫?
“漢軍走到哪來了?”
“距柳城不到兩百里地,快到白狼山了。”
“竟如此神速!”
蹋頓又是一驚,暗道這中原人用兵怎么比他們游牧還要急?
無奈之下,蹋頓只能是征詢袁尚、袁熙的意見。
“李翊大軍既是遠道而來,又走得小徑,必是先鋒軍在前,大軍在后。”
“若是大王主動出擊,趁李翊后援未至,攻其不備。”
“則李翊之首一戰可擒,冀州一戰可定也!!”
袁尚當即向踏頓獻策。
蹋頓微一沉吟,即下令道:
“……善,即點柳城兵馬。”
“全軍拔城,進軍白狼山。”
“定叫李翊落首于白狼山下!”
左右人諫道:
“大王,我柳城軍馬不過一萬五千人眾。”
“不妨等峭王、汗魯王的兵馬齊至,然后進軍。”
蹋頓卻揮了揮手,拒絕了眾人的建議。
“……不然,若是等到峭王、汗魯王兵馬至,則李翊后援大軍亦至。”
“漢人不是有句古話叫,‘狹路相逢勇者勝’么?”
“我正是要先趁其軍馬未能籌齊之時,克其部眾。”
“好教其識吾本色。”
踏頓豪氣干云,在短暫的震驚李翊突然出現之后,他立馬沉下心來。
直接決定梭哈,盡出柳城兵馬,與李翊一決雌雄。
蹋頓之所以這么有信心,也是對自身能力的自信。
蹋頓算是烏桓歷史上排的上號的雄主了。
他最大的榮譽,莫過于民間有人傳言踏頓要仿效匈奴冒頓單于,和鮮卑王檀石槐。
冒頓、檀石槐何許人也?
這兩人號稱是匈奴人、鮮卑人自己的成吉思汗。
在整個匈奴、鮮卑歷史上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。
拿踏頓跟冒頓、檀石槐相比,就已經證明了其能力了。
而踏頓也真的有此野心,他不甘心于只是虎踞遼西。
故而聯合袁紹,擊敗了曾經的遼地霸主公孫瓚。
如今河北之地動蕩不安,袁氏兄弟又向他求助。
蹋頓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。
當即踏頓會合袁尚、袁熙的部眾,共計兩萬人眾。
全是騎兵。
烏桓人不愧是馬背上的民族,倉促之間依然能夠拿出一萬五千人的騎兵出來。
而袁尚、袁熙出奔遼西時,身邊仍舊有五千騎兵。
加在一起,便有了兩萬騎兵。
即便沒有峭王、汗魯王的幫助。
這整整兩萬人的騎兵,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。
蹄聲如雷,黃沙滾滾,狂風變色。
蹋頓鐵騎摧至白狼山,正遇著李翊的大軍。
張遼的探哨慌忙將此訊報給張遼。
張遼則連忙報給李翊。
“……君侯!前方遇著大量騎兵!”
……嗯。
李翊點了點頭,拿出望遠鏡眺望遠方的陣勢。
果然見著遍野的騎兵,排山倒海一般卷來。
“……君侯,不妨等后面援軍趕至,才期與烏桓人決戰。”
眾將紛紛諫言。
由于遠征軍已經連續行軍多日,體力稍顯不足。
所以部分軍隊還在后面。
尤其是擅于陣地戰的重裝步兵還沒來,大伙兒都建議先等步兵到后再戰。
畢竟咱們軍隊上是有優勢的,沒必要跟踏頓玩命兒。
但李翊卻回頭望了眼身后跟來的將領們。
……呂布、馬超、張飛、張遼、黃忠。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