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孫度此刻真心覺得劉備腦子有點兒毛病。
因為即使李翊大軍已經進入了遼東,公孫度也絲毫不慌。
李翊的補給線已經拉的更長了,他不信以劉備的財力,還能支撐下去。
自己作為東道主,本土作戰,完全耗得起。
不過為了以防萬一,陰溝子里翻船,公孫度還是決定與眾人商議一下。
要不要考慮與劉備和解。
畢竟他這個遼東是真的沒什么好打的。
除了襄平比較富以外,其他的全是一群沒有開化的蠻夷。
你劉備要是拿了遼東,每年得倒貼錢進來你信不信?
時中郎將陽儀一直都是親漢派,見公孫度有意向漢軍妥協,乃出聲諫言道:
“向者袁紹在時,常有吞遼之心。”
“今袁熙、袁尚兵敗將亡,無處依棲。”
“來此相投,是為鳩占鵲巢之意也。”
“長久下去,后必相圖。”
“不如賺入城中殺之,獻頭與李郯侯。”
“李郯侯喜,必重待我等,不復加兵于遼也。”
公孫度一捋胡須,搖了搖頭。
陽儀這個想法太想當然了。
大炮一響,黃金萬兩。
李翊準備了這么久,哪有可能因為兩個袁氏余孽便說撤兵就撤兵的?
幾萬大軍跑遼東來旅游了是不?
“只怕李翊既得二袁頭,仍要引兵下我遼東。”
“倒還不如納二袁使為我助力也。”
逃命回來的韓忠趁勢說道:
“此次臣赴遼東屬國時,見過李翊帳下人物,的確人人勇健,個個英雄。”
“李翊如此興師動眾,只恐是項莊舞劍,意在我遼東。”
“絕不單單是為二袁兒而來!”
“愿明公即點遼東軍馬,更驅高句驪、扶余人、沃沮人為我助力。”
“大軍全力守住遼隧,李翊長久不能下。”
“縱是劉備富有四海,也不可能將遼東戰事繼續打下去。”
“此為上策,唯明公審度之!”
話落,中護軍柳毅也出來隨聲附和道:
“韓別駕之言最善,李翊來者不善,望明公早做準備。”
陽儀立馬出聲駁斥二人說道:
“李郯侯只問罪于二袁兒,我等容納此二賊,已經有罪于朝廷。”
“今不早早獻其首級,只恐引來殺身之禍!”
韓忠、柳毅亦怒,叱道:
“陽將軍素食遼東之祿,何反為外人張目?“
“豈俟漢軍至,即欲倒戈獻闕耶?“
陽儀大怒,喝道:
“豎子安得誣我!“
“儀之心,皎如日月,天地可鑒!“
“所圖者,遼東萬世之安耳。”
“豈為一身之計哉!“
話落,陽儀一甩衣袖,輕蔑地說道:
“豎子不足與謀,可速退!”
韓忠、柳毅并不服氣,正欲出聲反駁,公孫度卻在此時發話了。
“諸位不必吵了,吾心中已有決斷矣。”
……
曹劉爭霸圖:
(此為當前勢力圖)
(注:由于技術原因,很多郡縣名字有錯誤,所以常說這只是草圖,僅供參考)
(此外,此圖只針對北方,其他地方可能有變化還沒改)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