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中糧盡,公孫度只得宰牛馬為食。
牛馬食盡,城中軍民窘急。
吏民只得互相食人果腹。
一時間,城內人人怨恨,各無守心。
皆欲斬公孫度,以其首級獻城向李翊歸降。
公孫度聞說后,驚憂萬分,連忙遣陽儀、韓忠出城,向李翊請降。
二人自城上,以繩索系下。
來到大帳,見著李翊,道明投降之意。
“吾主愿舉城歸降郯侯,還請郯侯撤圍城二十里。”
李翊大怒,叱二人道:
“昔楚、鄭國位相同,鄭伯猶袒胸露肉,牽羊而出城投降。”
“吾為天子上卿,爾等竟欲先使我解圍退舍,此合乎禮法乎!”
只有傻子才會在最緊要的時候,撤去重圍。
公孫度這是想把李翊當猴耍。
于是,李翊命人斬了韓忠、陽儀。
又對其隨從說道:
“公孫度乃是識時務之人,必不會行此愚舉,叫我先撤圍然后投降。”
“我猜想是陽儀、韓忠二人假傳逾令,我已替公孫度殺之。”
“倘公孫度果真有誠意,可換一位年輕明智之人來投降!”
隨從震悚,喏喏而退。
將此事回報給了公孫度,公孫度驚恐。
也來不及追究李翊殺他兩名大將的責任了,趕緊按照李翊的吩咐,遣了一位年輕的使者過去。
李翊既見來使,又對他說道:
“事大要有五:能戰當戰,不能戰當守,不能守當走,不能走當降,不能降當死耳!”
“既然公孫度不愿面縛來降,那只能請他去死了!”
這!
使者聽聞此話,大驚失色。
暗道明明是李翊點明讓年輕人過來投降的,怎么突然便拒絕受降了?
使者還欲開口求情,看看是否有轉機。
忽有哨騎飛奔進帳,報曰:
“——稟君侯,我軍已攻上墻頭了。”
原來,雖然兩邊正在商議和談事宜,但李翊卻從未下令停止進攻。
“好!”
李翊拍案而起,對那使者說道:
“公孫度逆行無道,汝可回去告訴他。”
“除非他死,否則我兩軍絕不可能和談!”
什么!?
使者聽罷,又驚又怒,敢情你李翊從未想過要和談。
那你一直讓我們換人干什么?
玩呢?
使者無奈,只得回去將這個消息報給公孫度。
公孫度聽后,亦是頗為驚訝:
“你是說李翊并無和談之意?”
“……是,他是這樣對小人說的。”
這就奇怪了。
公孫度同樣不明白李翊是什么意思。
既然不想和談,何必讓我一直換人去跟他談判呢?
忽有人報:“漢軍已經打上外墻了!”
公孫度大驚,忽靈光乍現,想到些什么。
氣得跌足捶胸,破口大罵:
“李翊真乃奸詐之徒,誤中其詭計矣!”
左右人紛紛問,李翊使什么計了?
公孫度面色蒼白,解釋道:
“李翊從未想過和談,但反復使我換人,只是為了慢我之心罷了。”
“好讓我誤以為有和談希望,不棄城而走。”
“如今賊人已經攻上城墻,吾時機已失。”
“是上天無路,入地無門矣!!”
眾人醍醐灌頂,恍然大悟。
原來李翊從一開始,便早已下定了要擒殺公孫度的決心。
之所以讓公孫度反復派遣使者,不過是故意迷惑他們而已。
先讓對手看到希望,等其放松警惕之時,再一舉將之擊潰。
“主公,現在該怎么辦?”
眾人紛紛跪伏于地,痛哭流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