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匹夫,安敢欺我耶!”
龐統大聲回道:
“若是高將軍肯早納兵符,何至會有今日?“
“前者郯侯遣徐士入并,代爾曹典州事——”
“正為此刻耳!”
按劍近前,甲葉錚然。
“高將軍,恕在下不恭,暫取爾并州事宜。“
說完,龐統還殺人誅心地向關下的高干作了個揖。
高干一率大軍出關,龐統便立馬帶人接管了壺關。
高干氣急,暗罵不愧是李翊教出來的學生,竟也跟他一樣奸詐無恥!
于是,下令攻關。
眾軍士奮力取關,關上矢石如雨,不能下。
恰逢曹軍于身后至,抄掠高干后路。
高干倉促迎戰,再敗一場。
走投無路,無奈只能向北去投靠匈奴人。
一路北上,方至單于界,只遇著一隊匈奴人。
差人打聽,乃知是匈奴五部中的左部。
其首領乃左賢王劉豹也。
高干乃下馬拜伏于地,言曹操吞并疆土,今欲犯王子地面。
萬乞救援,同力克復,以保北方。
左賢王劉豹乃前匈奴單于于夫羅之子,現任單于呼廚泉之侄也。
由于靈帝末年,匈奴內部動亂。
劉豹乃留在漢地,直到于夫羅死后,呼廚泉繼位。
他才回歸河套,受封左賢王。
因此,劉豹本人相當熟悉漢文化,更了解漢朝目前是個什么情況。
袁氏已經不復當年在北方的統治了,新的時代即將來臨。
所以面對高干聲淚俱下,備言此前袁氏與匈奴人多么多么友好而無動于衷。
劉豹只淡淡問道:
“吾聞劉備命馬超鎮守并州,今曹操犯境,公何不求助于劉備?”
高干狠狠道:
“劉備目今專心于遼東戰事,無暇顧及我并州。”
“干本以為這是擺脫馬超的好機會,不想徐州奸賊龐統,竟與曹操沆瀣一氣。”
“謀我城關,奪我城池。”
“萬乞王子出兵助我,收復并州。”
“否則唇亡齒寒,匈奴部亦難保全。”
劉豹一聽龐統與曹操沆瀣一氣,這話是什么意思?
意思就是打你高干,是劉備、曹操一致的意見啊!
特么袁本初都干輸了,我除非腦子被驢給踢了,才會為了你去同時得罪曹劉兩大強權。
念及此,劉豹陡然變色,厲聲叱道:
“吾與曹操本無仇隙,豈會侵我土地?”
“今劉備不容你,曹操要與你為敵。”
“汝卻要我出兵助你,使吾同時結怨于曹劉耶!”
于是,下令將高干趕出匈奴界。
去壺關北上的道路被龐統堵死,壺關以南全是曹軍。
如此一來,高干在并州是真待不下去了。
無奈之下,高干只能選擇南下去投奔當世第三諸侯劉表。
一行人行至上洛時,都尉王琰將高干擒住。
待查明身份之后,即斬高干之頭,解送給曹操。
曹操一面封王琰為列侯,一面使人聯系龐統,相約并州劃界事宜。
既然兩家目前明面上是同盟,適才又合力掃除了袁氏最后一個余孽。
那么大家至少可以在并州問題上,放下刀劍來好好談一談。
畢竟對曹操、劉備而言,
他們都犯不著為了一個窮得叮當響,還要防范匈奴人的并州大打出手。
大家完全可以面對面,坐下來好好談一談,到底怎么瓜分并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