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家一個閹宦之后都稱王了,你一個漢室宗親怎么能夠被閹人搶先呢?
“今新得冀州,遼東撫定,大批舊臣功將,需王爵安撫。”
“此為固河北之計也。”
“此三利也。”
“有三利,便有三不可辭。”
話鋒一轉,李翊又開始為劉備分析此時不稱王的弊端。
“今漢室分崩,九州幅裂。”
“明公雖據徐、青之雄,控冀州之富,然名爵不過車騎將軍。”
“冀州新附將士私語:“不得封侯,不晉爵位,吾等血戰何益?”
“將士怨望,此一弊也。”
稱王之后,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給手下人封爵了。
對于安撫有功將士,提振底層士兵的士氣有奇效。
“河北遺民簞食壺漿,皆望‘漢家旗鼓’。”
“今明公謙退,恐使民生‘漢室終衰之嘆,民心漸散。”
“此二弊也。”
“翊嘗夜觀天象,見東方聚群星,此天命在東,正應徐州。”
“主公若不承王爵,恐有違天意。”
“此三弊也!”
李翊強忍著病痛,為劉備分析了三利三弊。
劉備見此,嘆了口氣:
“若這是先生的想法,備愿意進王位。”
“只是須先生養好病體之后,再議此事。”
言訖,李翊忽然翻身從床上坐起。
“……善!”
“既然主公同意,當即刻擇選良辰,進爵王位。”
劉備大吃一驚,目瞪口呆地望著李翊。
“……先、先生,你沒病?”
話甫方落,自屏風后轉出數人。
乃關羽、張飛、趙云、諸葛亮等人。
皆大笑不已。
“兄長,俺們適才可是聽得真切。”
“你已答應了先生,可莫要食言。”
“……你們,你們居然都在!”
劉備見眾人適才都躲在屏風后面,自己也是羞赧不已。
關羽走上前為劉備披上王袍,張飛持王印將之遞給劉備。
劉備這才明白,從一開始,一切都在李翊的算計之中。
更令他沒想到的是,李翊一行人眾,都已經準備到這個程度了。
他如果再不接受,便有些不識好歹了。
“……唉,你們吶,真是害苦了寡人吶!”
話落,劉備已伸手接過王印。
眾皆大喜,圍著劉備高呼:“大王。”
又盛贊李翊妙計,李翊乃向劉備賠禮道:
“……若非迫不得已,翊實不愿以詐病勸明公進王位。”
“先生亦是出于好心,適才三利三弊之辯,備誠以為金石之言也。”
劉備也不怪罪李翊,單是見著他沒事,便心滿意足了。
李翊又打趣道:
“適才不是因翊害病,撤去了筵席么。”
“現在翊既無事,何不令人重擺宴席?”
張飛大笑,“好好好,適才兄長不肯答應此事,叫俺老張喝酒都不痛快!”
眾人皆笑,房間內響起了久違的歡聲笑語。
……
次日,劉備正式宣布自己將要稱王。
本來打算先上奏天子,但李翊力勸劉備。
先稱王,再上奏。
主打一個先斬后奏。
雖然奏不奏,小皇帝都阻止不了劉備稱王。
但天子離曹操更近,他不希望讓曹操過早知道此事。
劉備從其言,即命人著手準備稱王事宜。
再徐縣附近筑壇,方圓九里,分布五方,各設旌旗儀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