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聞是其小妹深明大義,曉以利害……”
語至此處忽止。
袁瑩指尖力道稍重,與麋貞交換一個了然的眼神。
麋貞乃將簡冊置于案上,溫言道:
“既是甄氏首倡義舉,夫君理當致謝。”
“妾已備下青州珊瑚樹一株,并蜀錦二十匹,東海明珠十顆。”
袁瑩取過溫熱的藥巾敷在李翊腿上,似不經意道:
“聽聞甄家女公子近日正在研讀《鹽鐵論》,夫君書房那部有先賢批注的舊本,倒是相宜。”
李翊聞言,忍不住笑了,便道:
“吾曾聽甄堯說,甄宓年九歲之時。”
“喜讀書,視字輒識,數用諸兄筆硯。”
“諸兄乃問她道,‘汝當習女紅,用書為學,當作女博士邪’?”
“甄宓答曰,‘聞古者賢女,未有不學前世成敗,引以為戒者。”
“不知書,何由見之?”
意思是眾兄勸甄宓應該多學女紅,看那么多書沒用。
但甄宓卻認為,真正賢德的女子,就是應該多讀書。
只有讀書才能學習前人的成敗經驗。
有一說一,
在一千八百年前,甄宓這樣的思想算是非常超前開明的了。
李翊對此還是十分欣賞的,翻身從榻上坐起。
“夫人說的對,甄家于此次度田有功。”
“不可不賞!”
即喚桃紅,為他備車。
他要親往甄家致謝。
又回顧麋貞、袁瑩道:
“就有勞兩位夫人,在家照看治兒、平兒。”
“待吾回來,當考校治兒功課。”
麋貞喏喏稱是。
袁瑩則撅起嘴唇,漫不經心道,“……是是是。”
李翊乘車造訪甄府,又先遣親衛持帖拜謁。
甄堯親自出府迎接,見馬車至,上前躬身施禮:
“……剛剛才收到丞相的拜帖,有失遠迎,還望丞相恕罪。”
“……無妨,吾也是臨時起意,想來看看。”
李翊出車門,眾人齊齊上來扶他。
李翊命人將提前置備的禮物取下,交予甄堯,甄堯連聲道謝。
“吾聞令慈尚在中山,汝兒女又在我渤海用事。”
“使母子分別,絕人倫之道,吾不為也。”
李翊背著手進府,邊走邊說。
甄堯一愣,暗想張氏留在中山,是因為要主持那里的家業。
甄家的家產都在中山,可不就得留在中山嗎?
可聽李翊這話的意思,難不成連他們中山僅剩的一點家產都要剝奪?
李翊看出了甄堯的擔憂,乃安撫道:
“甄功曹勿憂,吾絕非此意。”
“如今汝在我相府用事,令慈不妨舉家搬遷至渤海來。”
“……也好使汝母子團聚。”
甄堯暗想,難不成李翊是想扶持他們甄家在渤海立業?
如今冀州的治所遷到渤海了,渤海作為政治、經濟中心,發展前景的確要比中山好。
可李翊又憑什么要大力幫他們家呢?
萬一是要養肥了宰呢?
甄堯大腦飛速旋轉,一時不知該如何應答。
李翊卻忽然問道:
“……令妹在何處?”
甄堯忙向后院一指,“小妹在庭前賞花。”
李翊乃徑直往后院去。
正撞見甄宓,素衣木簪。
不施粉黛,而風姿卓然。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