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羽當即領命,帶了一萬青州兵,便趕去徐州赴任了。
“讓元龍將淮南的舟師分一部到徐州前線,供云長調遣。”
考慮到徐州也有不少河流,兼之邗溝河道的竣工。
劉備又下令分撥給關羽一批水師。
好方便他運輸糧秣器械。
劉備創業至今,手上能夠直接動員的兵馬大概在十七萬人左右。
這十七萬人是在不傷國本,穩定國內局勢,所能動用的極限。
但不到迫不得已,劉備肯定不會舉國動員到這種地步的。
因為動用十七萬軍隊,就意味著還要動用至少四十萬到五十萬民夫。
這個代價是劉備很難承受的。
目前徐州能直接參戰的兵馬有五萬,淮南有兩萬。
算上云長帶去的一萬青州兵,所以南方戰場投入的兵力大概是八萬人左右。
八萬直接上戰場的兵,這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了。
劉備望著統計上來的數字,雖然已是久經沙場。
但還是忍不住寫信叮囑了關羽一句:
“云長如晤:”
“徐州之重,托于賢弟。”
“今以八萬之眾付卿,非輕也。”
“夏侯淵乃曹營虎將,深諳兵法,切大意不得。”
“愿卿察地形險易,量敵而后進。”
“但有不明之處,可與孔明相商。”
“慎之,慎之。”
待寫完這封信后,劉備這才稍稍寬心。
就在臨淄靜靜觀望局勢。
又過兩日,人報丞相李翊自北方而來。
劉備頗感震驚,即命李翊來見,問:
“……丞相不在渤海守冀州,怎么獨自來青州了?”
劉備見李翊也沒帶多少人,知他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要辦。
李翊乃道:
“聞大王大軍停駐于臨淄觀望,翊身在河北,特來拜謁。”
劉備松一口氣,又道:
“雖然如此,然丞相身兼北方軍務。”
“曹賊隨時可能用兵,丞相還是先回河北去為好。”
李翊微微一笑,柔聲寬慰劉備道:
“大王勿憂,臣已遣張郃、高覽兩位將軍守巨鹿、甘陵。”
“至于渤海,有徐晃、張遼,荀攸、徐庶。”
“不會有失,愿主公勿憂。”
北方的大臣不在少數。
但李翊重用的武將,只有兩種人。
一種是張郃、高覽等河北老將,一種是張遼、徐晃的徐州舊將。
同理,荀攸是老臣,徐庶是新人。
讓新老達成平衡,是李翊一貫的用人風格。
“曹賊集重兵于淮南、東線,其志不獨在北疆。”
“是故北境守備空虛,兵不足以當我。”
“賊素畏我,若我不先動,彼必不敢輕舉。”
李翊進一步為劉備分析當前的局勢。
他在河北的人事安排已經妥當,曹操沒有往北方繼續增派人馬。
既然沒有兵力優勢,那李翊便敢斷定曹操不敢向動手。
也正因為如此,李翊懷疑此前曹操舉國動員,往河北增益軍馬是魏國細作放出的假消息。
從種種細節上來看,曹操在東線戰場與南線戰場上投入的兵力,是要大于北方的。
其實這樣也更合理。
為何?
曹操現在的治所就在河北,他的魏郡根本沒有什么縱深。
真打起來,基礎設施破壞必然極為嚴重。
所以想把戰線往東線移,反過來威脅劉備的治所,便是曹操打得如意算盤。
“依照丞相之意,魏國為將兵力集中在東線戰場?”劉備問。
“臣此行,正為巡徐州,以籌攻守之策。“
“若魏果舉國伐徐,可使云長固守。“
“愿大王益臣偏師,臣當北上取曹氏河北余土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