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此則河北可定,天命必歸于齊矣!“
好罷……
劉備背著手,蹙起眉頭,又問:
“那丞相在河北想要多少人馬?”
“兵勢未明,或一二萬,或三四萬。”
“方今戰端初啟,勝負難料,未可遽斷也。”
李翊十分坦誠地向劉備表示,現在還不能確定。
如果只是讓李翊在北方擊敗曹操,那他不需要劉備給他增益人馬。
只有河北兵就夠了。
但問題是他不是要打敗曹操,而是要侵吞占領曹操的領土。
如果要完全消化,并控制北方的魏土,使之不會反撲。
那就必須找老劉多要點兒人。
“此外,近聞幽州豪族屢弒長吏,樹叛旗以抗王命。”
“然大王勿憂,臣已遣國讓往鎮之,必不使其亂。”
“目今幽州稍安,惟欲益豫萬騎,以靖邊患。”
“既可弭內亂,兼御鮮卑之擾。”
李翊一面給劉備匯報幽州的工作,一面又解釋了為什么要找老劉繼續要兵。
不單單是給自己要的,也是為幽州田豫要的。
幽州本來就是苦寒之地,需要靠冀、青二州的錢糧賦稅來填補每年的空缺。
劉備忍不住調侃道:
“幽州新附,增兵鎮撫,固其宜也。。”
“然丞相何獨惴惴于北狄乎?”
“寡人觀鮮卑,歲遣使貢,執禮甚恭。”
“以丞相百戰之威,竟畏此撮爾小虜耶?”
所謂國恒以弱亡,獨漢以強亡。
隨便一個割據軍閥,都能暴揍周邊的異族政權。
甚至被李翊剛剛滅掉的公孫度,一個人揍周邊所有人。
也不怪劉備輕視這些異族了。
李翊頓首對曰:
“昔匈奴冒頓單于亦曾納貢于漢,而白登之圍,幾傾社稷……”
“方今海內鼎沸,兵連禍結,生民疲敝。”
“四夷梟獍,虎視邊陲,此其勃興之機也。。”
“設若天下一統而丁壯盡喪,胡騎乘虛南下。”
“則宗廟傾覆,豈非社稷之厄乎?”
“是故臣佐大王,務在休養生息以固國本,輕徭薄賦以蓄民力。”
“外則絕其互市,以弱其貨殖。”
“亦或離其部落以分其勢,筑塞置戍以遏其鋒。”
“如此則中國可安,夷狄不能為患矣。”
劉備頷首,又問李翊除了去徐州進行戰略部署之外,還有別的什么事要做。
“……呵呵,大王明鑒萬里,臣豈敢有所隱瞞?”
“然實無他故,惟欲赴徐州,與孔明共議軍械革新之事耳。”
此前攻打巨鹿時,李翊見識到了純科技碾壓,與時間差帶來的戰場優勢。
從前弱小,不敢使勁往科技上懟。
如今齊國強大,李翊認為可以在科研技術上更上一層樓了。
但李翊平時太忙了,要做的事情太多,沒辦法花太多時間在科研上。
李翊是個工作狂,這事兒眾人皆知。
相府里的人都評價李翊是“事必躬親”。
事必躬親,倒不是說李翊每件事都要親自參與。
而是大小事務都要參與和把關。
直白點,就是什么事都要管。
說好聽點兒,叫事必躬親。
說難聽點兒,叫掌控欲強。
所以后世也有很多人吐槽,說李翊看似是事必躬親,實際上就是舍不得放權。
但不管后人怎么猜想揣測,劉備是非常贊賞李翊勤勉精進的精神的。
當下也同意撥一筆款,在徐州搞一個科研所。
所長便由李翊推薦的諸葛亮擔任。
至于李翊么,就當個名譽校長吧!
“那不知丞相,有何想法?”
劉備也是飽享李翊的科研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