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看著要享受從龍之功,繼續往上升騰之時。
怎么最后時刻就想不開,要叛變呢?
史書上說,
麋芳是因為燒毀了軍需物資,怕被關羽責罰,才叛變的。
但如果僅憑這一點,很難有說服力。
你說軍需物資早不燒,晚不燒,怎么偏偏要等關羽出征的時候燒?
所以有很多人猜測,麋芳可能偷偷倒賣軍需物資給東吳。
臨出征前,怕對不上賬,就一把火燒了銷毀證據。
這樣一來,也就能對上后面的“叛迎孫權”。
說明麋芳當時與東吳早就有了聯系。
你說這時候的麋芳,就已經想過要投靠東吳了嗎?
那倒也沒有。
其實還是國人讀史,太習慣英雄視角了。
如果僅僅從小人視角去看待麋芳,就很好解釋了。
在小人眼里,自己犯錯都是小事。
別人成功,就都是運氣。
麋芳倒賣軍需,可能就是單純貪小便宜,沒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。
同時關羽在處理麋芳這件事上,也做的不好。
他直接對麋芳等人說:“還當治之。”
意思就是說,等我回來再收拾你們。
關羽當時假節鉞,是有權力殺麋芳的。
同時,以關羽的直性子,即便麋芳是劉備的大舅哥。
麋芳也完全有理由擔心,關羽可能真的會殺他。
關羽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,但卻極為不善于處理和屬下的關系。
他跟張飛都有性格上的缺陷。
張飛是鞭撻完士卒,還要把士卒留在身邊。
關羽也是一樣,把狠話放完卻還接著信任他。
要不怎么說關張二人皆死于天真呢。
燒毀軍資本身是重罪,不殺也得免職。
你關羽要么當時就把麋芳、傅士仁給殺了,要么就把二人給免職了。
但偏偏就留一句狠話,然后原職留用就走了。
這就會使得麋芳等人一直提心吊膽,不知道關羽回來會怎么收拾他們。
你哪怕直接處罰了,給一個反饋。
他們懸著的那顆心至少還能放下。
“……不妥。”
李翊眉頭緊皺,連連搖頭。
“彭城扼淮泗之喉,為徐兗襟要。”
“羽翼之重鎮,非文武兼資者不可守。”
“麋子方性怯而才短,恐不足當此任。”
“吾意另擇人選,接替麋芳為彭城相。”
眾僚皆默然,暗想麋芳可是李翊的妻兄啊。
人麋芳在彭城干了好些年,說免職就免職。
李相可真是一位狠人吶……
李翊看出了眾人的心思,乃正色說道:
“社稷事大,豈可以私廢公?”
“昔穰苴誅莊賈,孫武斬宮嬪,皆明此義。”
“翊身為一國之相,更當做此表率。”
“彭城重鎮,須擇沉毅有謀者代之。”
“吾意命趙云先暫領彭城相一職,好與云長犄角相援。”
“至于麋芳,可先使其回下邳來,隨我一道回河北去。”
眾人這才寬心,河北是李翊的地盤。
到時候有的是官職安撫自己的妻族。
就是不知道麋芳舍不舍得從自己的地盤上離開。
下邳毗鄰彭城,快騎很快將李翊的命令傳至麋芳處。
時彭城相麋芳正于府上大宴賓客,觥籌交錯之間,突有偵騎奔入。
急報曰:“丞相有令,暫免君職,即日隨駕返河北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