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李翊組建考察團,前往幽州進行實地考察。
打算找到一條適合幽州自己發展的道路。
考察團隊俱唯李翊馬首是瞻,紛紛表示,他們會擁護李翊的決定。
言外之意,他們都希望由李翊拿來主意。
畢竟幽州的開發工作十分艱難,肯定是需要從其他地方調動資源的。
而考察團隊中,只有李翊有這樣的權力。
李翊乃對眾人說道:
“幽州之事,幽州決之。”
“昔禹治水,隨山刊木。”
“管仲治齊,通貨積財。”
“今當因地制宜,宜走訪其境,然后拿定主意。”
李翊的意思也很明白,你們怕粘鍋,不敢拿主意。
讓我這個領導來拿主意,那我也不能馬上拿出來。
必須得親自去實地考察,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
當然了,大體的思路還是有的。
幽州苦寒,搞農業肯定是走不通的。
那么無非就是發展紡織業、鹽鐵貿易,邊境馬匹、牲畜貿易、臨海捕魚等等。
不過說來容易,做起來難。
道理大家都懂,可具體該怎么做,怎么實施。
那就是考察團隊數不盡的工作了。
所以,李翊決定繼續北上,往更加寒冷的右北平郡出發。
并為此行,定下了四個目標。
第一,堪地理。
考察團隊此行須度山川險易,然后根據地理環境來因地制宜。
第二,訪耆老。
通過詢問疾苦利病,來了解當地百姓的真實民生狀況。
第三,測氣候。
如果時間允許,考察團隊還要記錄寒暑雨旸。
第四,察邊貿。
通過核胡漢市價,推動邊境貿易的發展。
目標定下之后,考察團繼續北上。
邊趕路,邊記錄。
風土人貌,地理環境,民生狀況皆在其列。
行至一座山時,李翊問眾人這里是什么山。
左右答是徐無山。
李翊便問左近縣民為什么這么少。
左右人便解釋說,徐無縣有一個名士,名叫田疇。
此人原先是劉虞屬下,公孫瓚殺劉虞之后,他便隱居到了徐無山中。
營造了一塊地處深遠險峻,卻又很平敞的空地居住。
田疇親自耕種糧食用來供養父母。
由于他能力突出,品性高尚。
很多百姓都跑去歸附他,幾年時間,其麾下人口就達到了五千多戶。
由于田疇麾下人口越來越多,大家就一同推舉他做右北平郡守。
田疇便強調說自己隱居在這里,不是為了圖安樂的。
如果你們要跟著我,就得聽話。
眾人答應,田疇便制定了有關殺傷、盜竊、訴訟的法律。
規定犯法重的人治死罪,其次的也要抵罪,共有二十多條。
此外,還興辦了學校,加強了與烏桓人、鮮卑人的溝通。
可以說,田疇能力是相當杰出的。
李翊聽完田疇的故事后,便謂左右人說道:
“……田疇雖有才學,然非朝廷所命。”
“吾令行至此,彼聚眾自專,藏匿人口。”
“使官府不得征稅役,非法也!”
于是命許褚帶兵去將田疇抓起來。
甄堯急忙諫道:
“……丞相!”
“向者田疇隱徐無山,百姓歸之,推為首領。”
“疇乃制律令、立庠序,通烏桓、鮮卑,儼然一方之治。”
“其人名重北疆,士民仰之若父母。”
“若遽以兵加之,恐失人心。”
“宜先禮后兵,示以恩信。”
“惟望丞相三思!”
李翊沉吟良久,才緩緩頷首:“善。”
于是更令許褚,讓他持書往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