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所耗鹽值,朝廷愿擔其半,以示信四方!”
沒錯,李翊做的就是設一個保險公司。
保障眾牧民,可以穩定的來漢地存儲牛羊。
只不過這個保險公司,是由漁陽政府親自扮演。
而漁陽政府的背后,是整個幽州,整個齊國。
不可能承擔不起,游牧牛羊遇上天災人禍的風險。
而這也是李翊為幽州創造外匯的辦法。
畢竟官府為牧民們保管牛羊,是要收取利息的。
而對牧民們而言,他們只需交少量的保管費,就能將多余的牛羊給保管起來。
并且換取的是絕對健康的成年牛羊。
這怎么看,都是一筆劃算的大買賣。
可以說,這一通操作下來。
漢人的經濟得到了發展,胡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。
并且胡人中的富人也會越來越多。
但這對漢地來說卻是一件好事。
因為草原人變得富裕,是要付出代價的。
那就是在經濟上,草原將會被漢朝的貿易體系給死死嵌住。
一旦兩國發生戰爭,那毫無疑問。
這些牧民手上的期貨合同就會被作廢,沒辦法從漢地換回來現貨了。
試想,
如果你是一個比較闊綽的牧民,靠著兩地貿易,手上有了上千頭牛羊的契劵。
算是富甲一方了吧?
結果,這些牛羊資源因為被嵌在了漢地里,卻由于你們的政府要跟漢人打仗。
導致你的賬戶被凍結了。
那么你還會不會擁護你的政府,幫它打仗?
一個牧民不算什么,試想要是草原每一個牧民都反對。
甚至草原高層也有參與。
那么這個草原領主又如何領導他的子民去跟別人干仗呢?
為了保障兩國貿易的安全,穩定市場。
李翊又下令,以優惠政策,大肆招募除漁陽本地之外的漢商。
讓全國各地的商人,都能夠來到漁陽經濟特區,跟胡人做交易。
以此形成競爭,防止一家獨大,從而囤積貨物來擠兌市場。
見李翊如此貼心周到,眾人心中僅存的疑慮終于消散。
以軻比能部的酋長,率先頓首:
“愿附明公良策!”
“今秋部中余畜,盡售官市。”
“不取腌脩,但求錢帛與期畜契券!”
李翊大喜,親自斟了兩杯酒,來敬那酋長。
禮遇之備至,令素利部大人見了,也當即擊刀立誓:
“吾族所售牛羊,悉易鹽鐵茶醢,分文不留!”
“凡得錢貨,必于漁陽邊市耗盡,以表赤心!”
李翊更加滿意,也來向他敬酒。
隨后其余諸部酋長、大人都紛紛表示擁護李相的政策。
愿意回去跟部落酋長們好好協商,正式打開漢胡兩地的市場。
在李翊的主導下,不少草原部落,當即將它們的牛羊,送到了漁陽政府。
以換取期畜契券。
雖然此時的漁陽太守是鮮于輔。
但當今丞相在這里,鮮于輔自然乖乖德把漁陽之事,盡數交給了李翊。
李翊便命田豫為幽州布政使,令他來漁陽協理牛羊存儲事宜。
歷史上的田豫,算是一輩子都在跟游牧打交道了。
當他聽完李翊一系列的主張即政策之后,田豫幾乎是驚為天人。
不禁對此感慨道:
“末將御胡虜之策,素以離間、脅誘為主。”
“好使其自相屠戮,以取邊陲暫安而已。”
“然丞相之善政,卻能使胡漢互利,共榮邊市——”
“在下之術,僅可保十載太平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