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這徐州,
既有曹豹為首的丹陽派,又有陳珪為首的徐州派,還有掌握國家巨財的麋氏家族。
除這些派系外,比較有影響力的還有:
如臧霸、昌豨為首的泰山派,陳登為首的淮南派,陳群為首的豫州派。
由于青、徐、冀三州是劉備最為核心的領土,是他的收入、征兵的主要來源。
所以劉備對于這三州的控制力最強。
牢牢掌控核心三州,其他地方自治權再大也會被打壓下去。
其中,自治權最高的還是幽州與遼東。
因為這里的地盤幅員遼闊,氣候寒冷。
兼之李翊力推變法,讓幽州采取高度自治,實現自給自足。
所以幽州掌握實權的人太多了,
什么張繡、田豫、田疇、牽招、鮮于輔、張南、焦觸等等。
畢竟既然不能牢牢控制幽州,那干脆就分權好了。
權力一被分出去,就生不起大的亂子來。
有任何事,都會直接向中央稟報。
這些派系的劃分,跟忠不忠心沒有關系。
它是一個政治團體組成的必然。
政治團體就像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一般。
大家為了共同的利益,組在一起,獲取更多的利益。
而劉備就是這個共同體的盟主,他既要維護手底下“加盟”人的利益,又要去拓展新的利益。
李翊既是劉備的元從派成員,又是河北派的領袖。
因為東漢是二元君主制,屬下是可以向地方官稱臣的。
這就導致漢末的派系劃分尤為明顯。
跟李翊留在河北創業的,如張遼、徐晃、張郃、高覽,徐庶、甄堯等人。
除非他們待在徐州,劉備的眼皮子底下。
否則就是得指望李翊吃飯。
此次河北的平定戰役,
張郃、徐晃、高覽等人都認為,既然戰事發生在河北,就該由他們河北人來打。
至少得讓河北人來打主力。
結果此前派遣先鋒將時,劉備讓一個沒有背景的黃忠當先鋒。
讓張郃、徐晃給他打輔助。
最后雖然取得了清河大捷,陣斬夏侯淵的豐功偉績。
可這偉績的頭號功臣,后世人們談及之時,都永遠只能是想到黃忠了。
四方將軍之位如今已分出去三個了。
關羽、張飛兩個元從各拿一個。
手握涼州精銳兵團,未來很有可能成為雍涼派領袖的馬超分走了第三個。
僅是為了未來撫定雍涼考慮,馬超分走一個四方將軍之位也在情理之中。
可這最后一個四方將軍之位,卻要拿給一個毫無背景的老卒。
這讓河北將領如何心服?
畢竟青州有一個,徐州有一個。
冀州作為天下大州,河北人認為他們理應也有一個。
更別提冀州是齊國的經濟、文化、政治中心之一了。
堂堂九州之首,一個四方將軍都沒有。
李翊也怕手底下那幫兄弟埋怨自己,不給河北老兄弟爭取利益。
可是沒辦法,他雖然是河北派領袖。
但更是齊國丞相,很多時候得為大局考慮。
李翊初次嘗試,言說黃忠已經是征西將軍了,沒必要晉升為四方將軍。
這已經是他在為河北老兄弟們爭取了。
“河北子弟從龍日久,未得顯位。”
“今以荊楚老卒居之,豈不寒北人之心乎?”
李翊最后一次爭取,盼劉備把四方將軍之位留一個給河北人。
但劉備的態度卻很堅決,言道:
“漢升陣斬夏侯淵,為寡人定河北之基。”
“若功高不賞,將來何以服眾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