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曹操在河北作戰不利,失去了對外出擊的主動權。
于是,曹操只好將目標轉向南方。
盼望曹仁能夠在汝南戰場取得優勢。
只要曹仁能在汝南壓制住關羽,那么身在北方的劉備,必引兵回援南方。
由此便能緩解曹操在河北的作戰壓力。
按照曹操的構想,汝南戰場取勝,最差的結果是齊魏兩邊打平。
各自罷兵少歇,來年再戰。
最好的結果,則是劉備引兵回援后,曹操趁勢收回失地。
總之一句話,汝南戰場關系到整個齊魏的戰局。
于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,曹操立馬做出了以下部署。
命杜襲、樂進各率本部部曲,即刻南下,支援曹仁。
然后命兗州軍團,豫州軍團,譙沛武人軍團,隨時配合曹仁調動。
眼下沒有比汝南戰場取勝,更加重要的事了!
曹操部署完南方戰場之后,一面又加緊北方防備。
命各營將領,堅壁清野,堅守不戰。
很快,曹操的戰略部署,被齊國的細作傳回至齊王劉備營處。
劉備急聚眾文武商議,謂眾人道:
“目今曹操河北戰事不利,欲將大兵于河南。”
“依寡人之意,河北戰局既定。”
“寡人欲引兵回徐州,一來可以隨時策應云長,二來可以減緩前線糧秣運輸壓力。”
“不知公等以為如何?”
劉備提出自己想要回徐州的想法。
說的是為了策應云長的南方戰場,同時減輕糧秣運輸壓力。
當然了,其實劉備最擔心的還是糧秣運輸問題。
二弟的能力,他還是信得過的。
劉備從徐州帶來了三萬大軍。
齊國境內的水陸交通已經算是極好的了,可饒是如此,仍然需要六到八萬左右的民夫供養。
這不是一個小數目。
要不然怎么說兵不在多在精呢。
有時候兵多了,就會間接地加劇后勤壓力。
遙想當年,袁神縱橫天下時,僅是官渡最前線就養了十一萬大軍。
可饒是袁神家大業大,后院兒照樣起火。
當時鄴城是掀起了大量的反叛的。
連治所都有大量民眾反叛,足見當時袁紹要在前線養那么多軍隊也是壓力巨大的。
劉備在河北投入了近八萬的兵力,一路碾壓過來,當然很爽。
但爽的代價,就是富裕的國庫真正飛速消減。
此前戰端方起,劉備還能夠咬咬牙,挺一挺。
如今河北戰場已取得優勢,劉備認為可以稍微減少一下河北部署的兵力了。
“……誒!不可!”
此言一出,李翊第一個站出來反對。
“目今河北方取得優勢,正是收取魏地之時。”
“大王何以在此時撤退?”
劉備便道:
“曹操堅壁清野,令各營堅守不戰,顯然是已做好相持之準備。”
“我河北大軍眾多,長留此地,徒費糧草。”
“不若撤去寡人這一軍,好與曹操相持。”
劉備不禁想起了,此前官渡之戰時。
他們河南盟軍也是通過相持法,慢慢跟袁軍拼到最后一刻的。
現在曹操故技重施,想要復刻當年官渡之戰的相持,以逼退劉備大軍。
劉備想到的辦法,就是先減少北方的駐軍數量。
這樣便不怕曹操的相持戰了。
然后等云長在汝南戰場取得勝利后,曹操到時候就只能是在河北、汝南兩個地方任選其一了。
“只要關將軍在汝南取勝,曹操必引軍回援相救。”
“到時候大王便可一舉收取河北之地,此符合我軍初時之戰略。”
“大王若此時撤軍,必使我軍前功盡棄。”
李翊苦口婆心相勸。
談到正因為關羽有機會取勝,我們才更應該集中力量在河北。
然后等時機一到,便可盡吞河北之地。
老劉你現在把兵帶走了,就靠我這河北剩下的一幫兵,你知道需要費多大勁兒嗎?
河北現在可是曹魏的軍事、政治中心。
不像其他城池,打下來也就打下來了。
這種政治中心,幾乎與曹魏集團高度綁定。
你每克一地,就必須留大軍看守。
不然是很容易掀起叛亂的。
劉備微作沉吟,旋即啟唇,緩聲問李翊道:
“昔寡人初至河北,丞相謂寡人說:—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