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劉表背疽發作,病體漸重。
蔡氏一族,把持朝政,閉塞耳目。
一時間,楚國上下震動,人心不寧。
大公子劉琦,唯恐自己為繼母蔡夫人所害。
遂借口守御孫氏為由,趁機逃往了江夏。
時江夏夏口以南,已經淪陷,俱為孫氏所據。
劉琦便前往了江夏西陵,趁著黃祖之死,自領江夏太守。
又采納了峴山隱士龐德公的建議,向徐州的劉備求援,希望他能夠幫自己一把。
劉琦揮毫落筆,親自蠟封,交予心腹之人。
命他扮作商旅,星夜兼程送往徐州。
臨行前再三叮囑:
“此信關乎生死,務請足下面呈齊王。”
“否則你我皆難逃一劫!”
那使者領了書信,即出了江夏,晝夜伏行。
唯恐被蔡瑁的兵馬巡查捉住。
行至汝南,將渡淮水時,忽聽到鈴聲響處,遇著一隊兵馬。
那兵馬領頭之人見他,即高呼:
“且留船,容我盤查!”
使者無奈,只得驅船靠岸,賠笑說道:
“……將軍,吾等不過是過往客商,只求路過。”
“煩請您通融些個。”
話落,取出一錠金子,交給那位領頭將軍。
那將軍哈哈大笑:
“目前齊魏兩國交戰,汝是哪里來的客商,敢從這里經過?”
“再不說實話,且看我將汝溺斃在這淮水之中。”
使者硬著頭皮答,“不敢欺瞞,確實是客商。”
那將軍聞言大怒,即下令將這名使者,將頭摁在河里。
兩名武士即上前將之架起,淹在水中,一連往復三次。
那使者堅決不肯說。
將軍見此,不怒反笑:
“……倒是個硬骨頭。”
“且搜他身看看。”
眾人上去搜身,便從這使者身上搜出來了劉琦的親筆書信。
將軍見啟封是荊州的,即破口罵道:
“目今齊魏交戰,楚為魏爪牙,汝尚有膽量來吾齊境耶?”
“來人,將之溺死在水中。”
說著,又將書信拆開來看。
一覽書信,這名將軍頓時大驚。
“慢著!把人帶回來!”
那使者方被提到河邊,又被拽回。
將軍走至他跟前,以信示道:
“汝信中所言可是屬實?”
使者知情事已泄,隱瞞無意,只得承認。
那將軍便道:
“……誒,何不早說。”
“某便是齊將,汝早早報我,我自有法子帶你去見齊王。”
那使者嘆息說道:
“誠如將軍所言,目今兩國交戰,齊楚交惡。”
“小人勢單力孤,又怎敢輕易泄露真實身份?”
“況此事干系重大,遇上個無知之人,恐也未必能夠善了。”
“到時候阻我去見齊王之路,小人便有負大公子所托。”
那將軍聞言,忍不住嘆道:
“足下真乃義士也!”
于是,將他帶入了自己的營帳。
讓人送上火爐,又溫上熱酒,給他暖身。
使者謝過,又在與這名將軍的談話之中了解到。
原來將自己擒住的這位將軍不是別人,正是淮南軍中赫赫有名的折沖校尉——甘寧甘興霸。
“……原來將軍便是百騎劫魏營的甘興霸,失敬失敬!”
使者聽聞甘寧之名,即頓首作拜。
甘寧扶他起身,謂他說道:
“……實不相瞞,某亦在荊州用事過。”
“深知劉表、黃祖不是成事之人,故來徐州,投身于齊王麾下。”
“汝主既是誠心來投,某自當設法,使你見著齊王。”
那使者聞言大喜,連連拜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