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葛亮這才邀周瑜入內,共商破敵之策。
一上來,諸葛亮便開門見山,問:
“都督來荊州,帶來多少人馬?”
周瑜十分坦誠,當即回道:
“夏口處有精兵兩萬,俱是東吳精銳,弄潮好手,必可為貴國助力。”
周瑜的態度可以說是相當卑微的。
畢竟東吳更弱,光靠自己,很難吃下一個得了魏國援助的荊州。
只有跟著齊國,才能喝到掉湯。
要知道,歷史上的周瑜那可是一個妥妥的霸道總裁。
同樣是結盟,當時的周瑜是怎么對待劉備的?
彼時的劉備對標孫權,同為君主,官至漢左將軍。
周瑜作為孫權手下,按理說應該由他主動去拜訪劉備才對。
結果霸道總裁周瑜卻表示:
“我公務繁忙,不能擅離職守,我希望劉豫州能屈尊到我這里來商談。”
可以說,周瑜一上來就給了劉備一個下馬威。
彼時劉備更弱,只能乘小船去見周瑜。
然后問周瑜帶了多少人,周瑜回答說有三萬。
劉備說三萬太少了。
結果周瑜又淡然地說道:
“三萬夠用了,劉豫州就看我如何破敵就行了。”
可以說,這段周瑜的表現相當霸氣。
同時,周瑜還釋放了一個強烈且重要的政治信號。
那就是前不久,諸葛亮去見孫權時,曾說:
——“海內大亂,將軍起兵江東,劉豫州收眾漢南,與曹操并爭天下。”
諸葛亮這句話極為高明,不僅吹捧了孫權。
說他是起兵江東。
其實起兵江東跟孫權半毛錢關系沒有。
但架不住孫權聽這話受用。
而后面一句,又把劉備放到了跟孫權同等的地位上。
我們兩家是一起跟曹操爭天下的,不是來做你孫家從屬的。
孫家方面要是當場反駁,就會顯得小家子氣。
可要是放過去這句話,就等于默認了劉備跟自己的同等的地位,孫家吃虧。
而周瑜故意折辱劉備,就是想告訴劉備,你跟我主不對等。
我只聽我大領導的,別的什么大老板對我來說一概不是。
有什么要求就去找我領導,別來找我。
求人就要求人的態度。
通過這件事,你就能看出周瑜的政治手段同樣極強。
看問題不僅看得清楚,而且還看得長遠。
只可惜,這段本來是周瑜的歷史高光。
卻被老羅給寫成了周瑜想殺劉備,結果被關羽嚇到汗流浹背又不敢殺的小人形象。
一邊寫周瑜支持孫劉同盟,一邊又寫還沒同盟就要殺劉備,這前后的邏輯顯然是不通的。
不過,此一時彼一時。
歷史上的周瑜憑借彼弱我強的優勢,可以對劉備盛氣凌人。
如今,劉強孫弱,周瑜也不得不扭轉態度。
希望通過親善齊國,來換取對荊州的利益瓜分。
周瑜知道,劉備向江南只派了五萬人來,是已經到了其能力范圍之內了。
繼續增派人手,就會透支國力。
更何況,北人不擅水戰。
青、徐之兵大量南下,可能會水土不服。
縱然不死,帶著一身病回去,也會極大削減自身戰斗力。
顯然,劉備并不想這樣做。
如此一來,周瑜手中這兩萬江東水軍,便成了一只香餑餑。
南方主要倚靠水戰,周瑜這兩萬人不僅可以全部投入到水戰中去,還都是水戰好手。
而諸葛亮這五萬人中,只有陳元龍的淮南水軍可以水戰。
剩下的徐州之兵,真的就只是助威用的了。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