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諸葛亮南下,在江夏見到了荊州長公子劉琦。
一面籌備反攻荊州的工作,一面又使人聯系在夏口的周瑜。
此次南下雖帶來了五萬軍馬,但主要倚靠的還是陳元龍的淮南水軍。
因為要制荊州,必制江陵。
江陵是整個中國南方的交通大樞紐,因為它身處漢水、長江、揚水、夏水、湘水等諸多水道的黃金分割點。
長江上游的三峽航道,由于江窄水急且多有險灘,為了便于安全行駛船體普遍比較小。
只有出了夷陵之后,長江才會開始變得豁然開朗。
關二爺的水軍陸戰兩棲特種部隊,就是在這里練出來的。
所以,看似諸葛亮五萬大軍十分強盛,但真正倚賴的還是水軍為主。
歷史上的赤壁之戰,曹操戰敗雖是多方面的原因。
但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,不僅僅是東吳這邊是水軍。
彼時的劉備在荊州也收服了大量水軍,從而能夠適應南方的水土。
不然,北方來再多人馬,也只能成為忝頭。
如此一來,周瑜手中的兩萬江東水軍就顯得彌足珍貴了。
這就是周瑜敢來談判的底氣,也是其所代表的東吳方面能拿出來的最好籌碼。
諸葛亮在聽到這個數字后,也是大為滿意,但面上仍不動聲色。
“……周都督知曹操已下江南,至襄陽否?”
“……已知。”
“哦?那不知道都督對此有何高見?”
諸葛亮望著周瑜,啟唇問。
周瑜則淡然地表示:
“今齊王已安本土,曹操敗于河北,尚未整頓器械人馬。”
“便欲南下,來爭疆場,又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乎?”
“況馬超尚在并州,韓遂亦在關西,為操后患。”
“且舍鞍馬,仗舟楫,與吳越之地爭衡,非曹操之所長也。”
“操盡驅魏國之士眾,遠涉江湖于之間。”
“不習水土,必生疾病。”
“此數四者,皆為用兵之至患也。”
“而操皆冒行之,吾料之必敗全矣。”
從一開始聽說曹操南下,周瑜就認定曹操會以失敗告終。
其所分析之點,基本與諸葛亮相吻合。
大致就是覺得曹操剛剛在河北戰敗,還沒恢復元氣,就跑來跟東吳、大齊爭荊州。
齊國方面,也不過才派了五萬人馬。
其中主要是以淮南水軍為主。
淮南兵基本是能夠適應南方潮濕多雨的氣候的。
剩下的徐州兵,也揀選的是精壯之士。
即便害病,至少還能抗一抗。
何況軍中還有防疫高手張仲景,及其培養的學徒在,肯定是能夠頂一頂的。
可站在曹操視角,他不來爭不行。
一步輸,步步輸。
如果不是因為劉景升的突然病逝,曹操可能會繼續跟劉備在中原死磕。
根本不會想到來搶荊州。
但就是因為劉表死了,曹操、劉備才都想趁著這個機會,將荊州給收入囊中去。
機會難得,誰慢一步誰就會失去先機。
而事實證明,曹劉的選擇都沒有錯。
劉景升一死,荊州外強中干的毛病被徹底的放大。
看似有著天下前三的勢力,以及天下第一的水軍。
結果面對齊魏的施壓,眾豪族竟將荊州股份一起打包上市了。
甚至齊魏不來,東吳都有很大機會將荊州給收入囊中。
因為劉表死后,已經沒有人能夠將荊州的力量給統合起來了。
即便再強,也終究只是一盤散沙。
“善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