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葛亮欣喜地站起身來,對周瑜說道:
“既是都督篤定曹操必敗,可先為我軍打頭陣。”
周瑜一怔,尚未來得及辯駁。
只聽見諸葛亮的話還在繼續:
“亮早年雖避禍于荊州,然不比都督久居江南,熟悉地理。”
“況亮聞都督善臨江水,敢煩都督便領一軍,前往公安口,試探一下荊州虛實。”
嘶……
周瑜深吸一口氣,暗道這孔明怎么不按套路出牌。
我是來跟你談怎么瓜分荊州的,你怎么上來就讓去打頭陣?
周瑜正欲辯駁,忽見李翊攜陳登出。
兩人聯袂而行,在一眾文武的簇擁下走來。
周瑜觀之,這鼎鼎大名的天樞先生,究竟生的怎生模樣。
身只見其材高瘦,風姿雋爽。
蕭疏軒舉,湛然若神。
比之早年的玉面郎君,已有所不同。
周瑜早想會一會李翊,見諸葛亮上來蠻不講理,便主動迎上去找李翊。
諸葛亮也不攔他,只暗嘆:
“汝與我談,尚有轉機。”
“若與先生談,只怕汝連還價之機亦不存矣。”
諸葛亮雖狠,但做事多少還有些底限。
與他談判,可謂是九死一生。
李翊則是典型的政治野獸,一切以國家利益為先。
若與他談判,那可就是真的十死無生了。
只怕是要被吃的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了。
周瑜來到李翊一行人眾身前,躬身一揖:
“江東都督見過丞相。”
李翊背著手,上下打量一眼周瑜,并未著急回話。
他身后眾人見李翊不開口,亦是全都合嘴不言。
周瑜被晾在原地半晌,氣氛稍顯凝滯。
諸葛亮緩步走來,打圓場道:
“稟丞相,此人乃是東吳都督,周瑜周公瑾。”
“……哦?原來是江東周郎。”
李翊眉梢輕挑,語調尾句還略略揚了一個聲調。
“聽聞足下在夏口大破黃祖江夏水軍,威震荊楚。”
“好不威風,令遠在河北的李某亦不勝嘆羨。”
李翊嘴上雖夸贊著周瑜,但語氣卻很平淡。
沒有絲毫的崇敬之意。
周瑜當即回道:
“……不敢當,瑜比起李相爺差之遠矣。”
“舊日李相在淮南大破袁術,后又在河北擊破袁紹。”
“二袁睥睨一時,橫行天下,俱為李相所敗。”
“觀齊王有今日之基業,蓋有李相不世之功也。”
嘿,這小子。
眾人聽出周瑜話中諷刺之意。
暗自劉備沒有李翊,就沒有今天的基業。
這話不能說錯,但當著眾官員的面說此話,還是很容易惹人非議。
你要是認了,那不等于當真承認了劉備沒你不行嗎?
你要是不認,又在一下國外臣面前丟了一份。
本身功業這種東西,就是君臣之間相輔相成的。
沒有君主的信任與大膽放權,底下人又如何能夠施展拳腳?
霍去病封狼居胥固然功勛卓著,但背后是漢武帝給他配備的帝國最好的裝備與戰馬。
每一個士兵都是漢武帝精挑細選出來的,霍去病拿到手只需正常發揮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