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曹操已敗,吾料其必回中原。”
“剩下荊州孤城其不能守,南郡唾手可得。”
“吾欲為吳侯取之,奈何恐不易得耳。”
眾人都是聰明人,明白周瑜說的不易得,不是說南郡不好打。
而是擔心齊國也想要南郡。
畢竟這是荊州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
打荊州不打南郡,等于是白打。
若是單比水軍,孫吳還能勉強與齊國抗衡。
畢竟薅了荊州那么多年的羊毛,水軍底子比較雄厚。
可淮南水軍的背后,是強大的齊國。
有著東方超級大國作為后盾,它可以源源不斷為淮南人輸血。
毫不夸張地說,即便周瑜超神發揮,全殲了淮南水軍。
也不代表東吳就能獨享荊州了。
因為在李翊的主導下,齊國的手工業、造船業已經相當發達。
只要劉備一聲令下,各郡各州的造船司,就會馬力全開。
如同下餃子一般,
源源不斷地生產出,各式各樣的艨艟、斗艦!
且不說劉備、李翊領導的強大齊國,單說現在東吳作為弱勢的一方。
根本不敢跟其撕破臉皮,只能指著它喝點湯。
所以單從戰略需求上講,周瑜也不愿跟齊國撕破臉皮。
可如果通過和平談判,齊國又怎會將南郡、南陽這兩塊肥肉分給東吳呢?
正躊躇難決之時,忽有人報齊國有使來到。
周瑜急命請入見,來者乃廣陵東陽縣人陳矯也。
時任陳登府上功曹,特為江夏來出使。
周瑜請入,雙方各自施禮畢。
陳矯命人送上禮品,然后告謝道:
“吾奉李相爺之命,特來拜謝都督大德。”
“若非都督東吳相助,斷難有此赤壁大捷。”
“今有薄禮相贈,還望都督勿要推辭。”
赤壁之戰,周瑜的東吳水軍確實出了不少力。
只是令周瑜意外的是,一向高傲的李翊,什么時候會派人專程前來謝他?
但出于同盟之誼,以及禮儀需要,周瑜還是施禮謝過:
“……有勞尊使,瑜亦有薄禮回贈。”
“煩請尊使,代我謝過你家相爺。”
好說。
兩人客套一番之后,周瑜又試探問:
“未知你家相爺,現在何處?”
陳矯答曰:
“已收兵回夏口矣。”
周瑜驚問道:
“李相本人亦在夏口乎?”
周瑜之所以如此震驚,是因為他沒有想到李翊居然收兵回江夏去了。
按理說赤壁大捷過后,最想要、最有實力吞并荊州的就是齊國才對。
如今李翊主動收兵回江夏,不是擺明了要把荊州讓給他東吳嗎?
周瑜不相信李翊會有這么好心,于是向陳矯再三確認。
陳矯面不改色,頷首答:
“赤壁大捷之后,李相便令各部將校,各自收兵。”
“如今我齊國下江南之師,已盡數回了江夏矣。”
周瑜將信將疑,思索一番后,笑曰:
“足下且先回,吾當親自至夏口來謝李相。”
于是收了禮物,又回贈些禮物,發付陳矯回去。
呂蒙見此,乃問周瑜道:
“今齊軍既收兵回了夏口,正是我等取荊州之時。”
“都督不速速動身,何故還要去夏口見李翊?”
周瑜眉頭蹙起,沉聲說道:
“李翊此人,其謀深不可測。”
“我知他以智謀見絕于天下,今赤壁既已勝了荊楚,其豈無鯨吞江南之志乎?”
“今反倒收兵回了夏口,全無西進之志,如何叫人不疑?”
這時,黃蓋在一旁插嘴道:
“都督!為取荊州,我等與黃祖斗了數年。”
“今費了這許多軍馬,用了許多錢糧。”
“目下南郡反手可得,而李翊又主動收兵回了江夏。”
“今不去取,將來必定后悔!”
微微一頓,黃蓋又接著補充說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