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倘若那李翊當真心懷不仁,有什么陰謀詭計,要就現成!”
“那須放著我黃蓋不死!”
話落,韓當、陳武等將亦紛紛掣劍,言說誓要奪得荊州。
不論程普、黃蓋等老將,還是陳武、凌統等新生代將領,意見都出奇的一致。
那就是,必須奪取荊州!
他們來就是干這個的,赤壁一戰,全程為齊國陪跑。
折損了許多人馬,現在戰爭勝利了。
吳人覺得自己該拿點好處了。
面對戰意盎然的眾將,周瑜此時保持了一個政治家的冷靜。
他出聲安撫眾人:
“……諸公稍安勿躁,此事且容商議。”
眾人紛紛問:
“事已至此,還要如何商議?”
周瑜一撫下頷,沉吟道:
“李翊多謀多詐,不可不慎。”
“且容吾親自去夏口與他說,以道謝為由,實則探他虛實。”
“看這李翊到底是否有意要取南郡。”
眾人同意,于是點齊了些水軍。
約三千人眾,徑投夏口去了。
江夏,夏口。
陳矯回見李翊,言周瑜將親自來謝。
李翊乃問身旁諸葛亮道:
“孔明以為,周瑜來此其意若何?”
諸葛亮輕揮羽扇,笑答曰:
“周公瑾哪里肯為些許薄禮來道謝,專為南郡之事而來。”
李翊乃下令,讓夏口的一眾高級軍官,全部過來開會。
眾人知是李相爺要訓話,全都及時趕來了。
原來,自李翊下令收兵回到夏口之后,軍中諸將多有不滿。
因為好不容易熬到戰爭勝利,大伙兒都盼著快些轉化勝利果實。
結果李翊反手一道軍令,就把眾人給全部叫回了江夏。
眼看周瑜的東吳軍都已經臨江下寨了,眾人皆是心急如焚,紛紛找到各自將軍。
希望他們趕快出面,去勸諫李翊出兵。
不然荊州必被東吳搶先!
一時間,陳登、趙云、黃忠、乃至高順等將,都先后謁見過李翊。
而李翊只一句“時候未到”為由,將眾人打發了去。
得益于李翊隨劉備多年,軍功赫赫,威望極高。
所以這樣一道全軍反對的命令,能夠硬生生給壓服下去。
除了劉備、李翊之外,但凡換個人,都已經惹得眾怒了。
饒是如此,軍中亦是流言滿天飛。
還有也不知是不是敵人滲透的緣故,竟有謠言說李翊在江夏擁兵自重。
是想要待價而沽,找劉備要好處。
這樣的謠言莫說劉備不信,便是許多軍中高層都不相信。
畢竟李翊的大本營在河北,他完全沒必要在江南專權。
何況李翊雖看似手握權柄,但實則大部分命令決策,都是交給諸葛亮去下的。
擺明了是讓諸葛亮去賺軍功威望。
眾人到了大堂,陳登率先發問:
“丞相!吾等血戰赤壁,所求者為何?”
“正為荊州之地也!”
“今曹軍新敗,士氣低迷,正當一鼓而下。”
“今退兵夏口之舉,豈非是將荊州拱手讓與東吳?”
陳登問出了眾將皆想要問出的問題。
李翊目光逡巡一圈,環視諸將。
良久,乃緩聲說道:
“……初時,我令諸公收兵回夏口。”
“知汝等頗有不滿,然此間吾自有調度,愿諸公勿疑。”
說著,李翊站起身來,徐啟輿圖,指畫而言:
“吾初時不言明,因此事干系重大。”
“兼之戰事初定,各地人心不寧,宵小之徒甚多。”
“吾唯恐軍情泄露,這才不與諸公說。”
眾人對視一眼,齊齊拱手,說道:
“不知相爺有何調度?我等愿為相爺馬首是瞻。”
李翊乃指著南郡區域,分析道:
“……諸君且觀,襄陽、江陵二城,曹仁、滿寵仍擁精兵在此守把。”
“此二地城高池深,糧械充足,非旦夕可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