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吾若要取南郡,都督無有半點機會。”
“今已收兵回了夏口,自是打算回徐州去也。”
哦?
周瑜眉梢一揚,對此話將信將疑。
“齊王備五萬大軍,來下江南。”
“糧草軍費,所耗甚巨。”
“今赤壁大捷,曹賊敗退,荊州人喪膽。”
“此正是取荊州之大好良機,公不趁此時進兵,反退回徐州。”
“此何意也?瑜實不能解。”
諸葛亮淡淡地說道:
“當初,荊州公子劉琦,因奸賊蔡瑁鴆害其父。”
“故而向我主求救。”
“我主感念同宗之誼,故派亮下江南助,助劉琦公子一臂之力。”
“誠如都督所言,今蔡瑁、張允俱已身死。”
“而覬覦荊州的曹賊,已在赤壁一戰,元氣大傷。”
“我等此下江南之行,已無遺憾。”
“自當回徐州去。”
什么……?
周瑜蹙起眉頭,大腦飛速旋轉。
這天底下,當真有純出于道義而出兵的諸侯嗎?
當年劉備在平原時,確實是出于道義救過孔融。
被時人稱為,“玄德公仁義著于四海,能救人之急。”
難道這么多年過去,劉備還有這份俠義心腸?
周瑜百思不得其解,又接著問:
“公若去,如荊州人何也?”
諸葛亮正色道:
“荊州之事,荊州人決之。”
周瑜忙道:
“若吾進兵南郡,公欲加兵于我東吳乎?”
諸葛亮一搖羽扇:
“荊州之事,錯綜復雜,非一日可定。”
“而南郡尚有曹仁、滿寵屯駐的重兵,此地易守難攻。”
“都督還是莫要去蹚這趟渾水的好。”
一聽這話,周瑜心想,難不成齊人當真不想繼續西進?
說來,齊人下江南已經有一段時間了。
齊地本就幅員遼闊,橫跨天南地北。
那么多人遠離他鄉,也確實該有思歸之心了。
念及此,周瑜乃道:
“……多謝孔明先生好意,只是瑜受吳侯厚恩,豈能不思報效?”
“任憑南郡如何堅固,瑜都將將之取下。”
“只是若待克時,盼先生莫要來與我相爭為好。”
諸葛亮撲哧一笑,道:
“……都督寬心,亮絕不與吳人爭南郡。”
“此話當得真否?”
周瑜凝起眉頭,沉聲問。
“哪有不當真之理,君子一言駟馬難追。”
“……亮可以向都督保證,只有都督能夠拿下南郡。”
“我齊國軍士,絕不會向南郡發一箭一矢!”
諸葛亮已經算是齊國高層人物了,在政治場合,說話還是要守信用的。
周瑜見諸葛亮如此信誓旦旦,這才寬心不少。
“……善,有孔明先生此話,瑜便放心了。”
“只是恕瑜公務在身,瑜不便相送。”
“還請孔明先生一路多多保重。”
說完,又對一旁的李翊施禮道:
“……還請李相保重身體。”
李翊亦還禮,與諸葛亮一同將周瑜送出帳。
既出帳,呂蒙忙上來問:
“……都督,事情進展的如何?”
“齊人可愿將南郡讓與吾等?”
一眾吳將都涌了上來,紛紛關心齊國對南郡的態度。
周瑜深吸了一口氣,目視著長江,陷入了沉思。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