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兩人同為都督,但不同于西漢的右尊左卑。
漢末三國是以左為尊,故而周瑜的左都督地位其實是要比程普高的。
程普雙臂環抱于胸前,輕哼道:
“吾何須較勁?”
“昔赤壁之役,世人皆知,乃李翊之謀。”
“干周瑜何事?”
“今未見其才能在我之上,何得地位高于我?”
眾人苦苦再勸,程普這才不情不愿地答應下來。
率了本部軍馬,去江陵跟周瑜部會合去了。
……
且說曹仁在南郡,終日提心吊膽。
因為他接到了一個比當年守汝南還要艱巨的任務。
——守荊州!
當年守汝南時,自己至少后背還有援軍。
若非使關羽掘了淮水,淹了七軍將士,他也不至于一敗涂地。
而如今,荊州的情況比之當年汝南形勢更加嚴峻!
曹仁手中只有襄陽、江陵兩座孤城!
南郡、南陽看似還在曹操手里,實則其他的城邑根本抽調不動了。
在外無援軍的情況下,曹仁深感自己身上責任之重大。
每日使人探聽江上情報,問齊軍何時回來。
這日,探馬回報說,東吳周瑜領軍來犯江陵。
曹仁忙問:
“齊軍來否?”
答說,“未來。”
哦?
齊人沒來,吳人來了?
曹仁蹙起眉頭,雖不知齊軍那邊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。
但還是命人加強了戒備。
周瑜領軍到江陵,觀地勢,見江陵城高池深,并不易取。
乃一指輿圖,對諸將說道:
“夷陵者,江陵之噤喉也。”
“若得之,可制曹仁。”
周瑜放棄了直接強攻江陵的打算,而是改命凌統率精兵三千。
逆江而上,往取夷陵。
因赤壁大敗,曹操失去了對荊州的控制力。
荊州其余城邑本土守將,大多喪膽。
聽說吳人來取夷陵了,主動棄城走了。
于是等凌統領兵到時,夷陵已是一座空城、
凌統乃兵不血刃,白撿了一份功勞。
正要報周瑜時,忽有一將,打西邊而來。
凌統命攔之,一問才知此人名叫襲肅,是一位益州將領。
因在益州犯了事兒,待不下去,走投無路,這才率部來投荊州。
凌統將襲肅接納,報給周瑜。
周瑜以襲肅初降,其心難測為由,打算將襲肅部曲編到橫野中郎將呂蒙麾下。
當然,說是改編,實則就是想剝奪襲肅的兵權。
同時又照顧了手下人。
呂蒙固辭,說道:
“襲肅此人頗有膽略,今慕義遠來,只當益其兵,而不宜奪之。”
在呂蒙看來,襲肅沒什么好懷疑的。
人家既然主動來投,就該給他增兵,為何還要奪他的兵權?
周瑜聞之,大善其言,將襲肅兵馬盡數歸還。
襲肅甚為感激,乃與凌統并力守備夷陵。
早有人將夷陵失守之事,報與江陵的曹仁。
曹仁急聚眾將商議:
“夷陵雖是小邑,然實扼江陵上游。”
“若失之,我軍必腹背受敵。”
“誰敢去救夷陵?”
部將牛金自告奮勇,曹仁益其精兵五千。
牛金領兵而去,四面圍住,猛攻夷陵。
凌統見敵眾我寡,急令軍士堅守,又遣心腹之人趁夜突圍求援。
夷陵告急,周瑜聚眾商議,謂眾人道:
“我所以取夷陵者,是為斷曹仁掎角之勢,好專心去取江陵。”
“曹仁知我用意,故命牛金率兵發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