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于張氏家族,在漢朝是很有群眾基礎的。
據后世統計,在漢末人口大減的情況下。
直接信教的群眾高達五十萬人,而歷史累計信教的人則是高達數百萬人。
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。
既然如此,
以李翊為代表的相府,為什么同意張衛入河北,甚至是傳播五斗米教呢?
難道河北就不怕養出第二個張角嗎?
這主要還是因為米教與張角的太平道教有很大不同。
雖然都是道教的衍生,但米教的教義核心宗旨是引人向善。
其戒律不僅包含禁酒、戒殺生、反偷盜等內容。
甚至鼓勵助人為樂,推行“義舍”制度。
鼓勵信徒將多余的米肉放入公共糧倉,供旅人按需取用,限制“量腹取足”以防貪占。
這些引人向善的教義,是有利于提高群眾基礎素質,穩定社會大環境的。
所以李翊同意了張衛進入河北,宣傳米教。
除此之外,也是為了解決張角太平道教的歷史遺留問題。
任何三國游戲中,野怪基本都是黃巾軍。
明明張角已經滅了,卻還是能看到不少黃巾教眾。
因為當時依然有很多人信奉大賢良師,信奉太平道教。
導致黃巾余孽,一直層出不窮。
雖然其已經不可能對地方政府構成威脅了,但還是不利于構建一個良好穩定的社會環境。
相府高層經過討論,一致認為。
與其采取暴力手段,嚴格禁止民眾信奉太平道教。
不如用魔法打魔法,推廣相對溫和的米教,以此來淡化黃巾勢力的歷史影響。
任何宗教的發展,只要它想發展成為國教,那它都離不開國家與政府的支持。
靠著李翊在背后的推動,五斗米教在河北穩定發展。
已經有超過百萬人口信奉五斗米教了。
那這會不會成為第二支黃巾軍呢?
正如上面所說,米教他比起太平道教來相對溫和。
張角其實還是利用了底層民眾吃不上飯,趁機煽動其造反的。
中國的老百姓,只要餓不死,不到窮途末路,是永遠不會輕易地去跟隨別人造反的。
何況,米教之所以能夠在河北傳播這么快,不單單是靠河北政府的推動。
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就具備傳播優勢。
五斗米教嚴格意義上講,它并不是一個正宗的宗教。
因為它沒有基督教、伊斯蘭教那么多復雜的儀式。
它畢竟衍生于道教,講究的就是清心寡欲,一切從簡。
所以賣相好,成本低。
根本不需要民眾花太多精力在其身上。
并且其也沒有道教那些煉丹之類的高成本、高精力的活動。
除此之外,米教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。
那就是比起其他宗教,你入教就要讓你交錢。
甚至沒交夠錢,你都得不到“救贖”。
但米教不會。
五斗米教之所以叫這個名字,就是因為最開始的時候,要求教眾入會時須納五斗米。
但張魯為了推廣傳播米教,就改為教會反過來給你米。
當然,肯定不可能每人五斗,大多是象征性的給一點。
這對于老百姓而言,基本上是不拿白不拿。
更何況基本上你一入會,上面就會有師君帶你、教你。
這很符合國人的“抱團”思想。
因為遇上事了,大家就可以抱團在一起解決。
基于以上種種原因,米教才能夠在河北茁壯成長。
就在上個月,
李翊甚至還在百忙之中,親自接見了河北片區的負責人張衛。
在會上,李翊不吝贊詞的表揚了張衛在河北的工作。
稱贊其在教化民眾向善的方面,為河北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能得到李翊的點名表揚,這是張衛自己爭氣努力的結果。
但正所謂,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。
見五斗米教在河北發展壯大,信徒漸漸增多。
李翊也覺得是時候開始摘“桃子”了。
當然,也不算摘桃子。
應該說,不管米教教義有多好,它畢竟是一個龐大的宗教組織。
那么作為政府機關,就必須加強對它的控制。
所以,李翊正式向張衛提出了,成立五斗米教弘化司的提議。
明面上,說的是為了幫助米教發展,加強政府與教會的合作。
實際上就是為了方便控制米教高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