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安十四年夏,鄴城。
李翊立于高臺之上,身后“齊”字大纛獵獵作響。
臺下,黑壓壓的甲士列陣如林,鐵甲映日,刀戟森寒。
“傳令——”
李翊聲如洪鐘,“各郡兵馬,立刻動員。”
河北的交通運輸,經濟體制,早已被李翊打造成了一臺戰爭機器。
一經拍板決定,整個河北戰爭機器便馬力全開,發動運作起來。
河間出兵兩萬,安平出兵一萬,章武出兵一萬,渤海出兵一萬,魏郡出兵一萬。
總即戰力兵馬約六萬人。
幽州境內,十萬民夫推著糧車,蜿蜒如龍。
牛馬嘶鳴,車輪滾滾,塵土飛揚。
幽燕地區雖未直接參戰,但出動了大量騾馬牲畜,與民夫。
尤其這個民夫,因為邊境地區體制相對落后。
奴隸交易非常頻繁,省去了政府征發徭役的功夫。
大多是直接向奴隸主進行借買。
“快!再快!”
督糧官厲聲催促,“前線將士等著吃飯!”
“切不可耽誤了!”
沿途村落,老弱婦孺皆立于道旁,默默遞上干糧、清水。
一白發老嫗顫巍巍捧出一袋粟米,塞進運糧隊:“
老身雖無力殺敵,但愿盡一份力……”
這老嫗只是河北民情現狀的冰山一角。
李翊一直非常重視河北人的凝聚力。
世人都知道,自提議在北方搞經濟改革以來,使得河北經濟騰飛。
大量的財富涌入北方。
而這些財富李翊并沒有據為己有,充實自己的腰包。
而是主動分享給了民眾,讓河北人人都能有錢。
李翊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:
“天下富郡不在少,如我河北諸郡,徐州下邳,淮南壽春,荊州襄陽,豫州潁川,益州成都等地。”
“但這些富郡無一例外,百姓們辛苦勞作,但這些財富永遠不會屬于他們。”
“我將財富分給百姓,因為我堅信‘擁有’的感覺至關重要。”
“只有當百姓擁有了,他們才會去努力捍衛自己的國家。”
“否則,他們終將明白,他們捍衛的不過是地主豪強的財產。”
正是李翊秉持這樣的執政思想,才加強了河北人的民族凝聚力。
一聽說官府的公文發布,不少百姓都自發捐錢捐糧,為國家出力。
更有不少青壯,雖不愿投軍,但仍然是積極響應國家的民夫應征。
為了回饋百姓們對戰爭的熱情,李翊專門大手一揮,宣布給民夫們漲工錢。
每個地區的民夫工錢是不一樣的。
按照河北官方的規定,民夫運一石糧食,走一百里路的工錢是六十錢。
那么李翊則宣布將這個工錢漲到八十錢,也就是提了三分之一。
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就是,之前你送一單外賣能夠掙九塊錢。
而李翊則是直接把這個價碼給漲到了十二塊錢。
河北幅員遼闊,所以早早地開始動員。
與此同時,荊州、淮南等地區在接到傳令以后,也開始進行了總動員。
總動員雖然需要很長時間,但這并不妨礙政府高層將具體的數據給提前統計好,并將之上報。
據官方統計,齊國這次動員的正卒約有二十三萬人。
二十萬輔兵,十七萬民夫,總計六十萬大軍!
對外宣稱六百萬人。
出動這么多兵馬,只為一戰定中原。
如此聲勢浩大的動員運動,毫無疑問地驚動了魏國。
早有細作將齊國的戰略計劃報到潁川去。
時任曹魏征東將軍的夏侯惇,緊急召開了一場軍事會議。
潁川本是曹魏手上的最富之郡,但由于曹魏失去河北,被齊國三面夾擊。
曹操也果斷下令——“拆!”
凡是潁川值錢的東西全部拆了,打包送到關中,再運往西蜀。
拆不了的,寧可直接燒毀,也絕不給齊人留。
至于潁川地區的一批核心骨干,早已經舉家搬遷了。
荀氏、鐘氏、韓氏,杜氏等等家族,紛紛搬遷。
這里也體現了曹操搬遷的一個重要原則。
那就是優先捍衛地主豪強們的利益。
戰爭一來,他們是最先避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