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劉備來到荊州進行實地考察。
對諸葛亮收復荊南四郡,恢復荊北經濟的工作予以了嘉獎。
然后又談及了如何促進荊州進一步發展等等工作問題。
最后談及到了此次的中原大戰,劉備提及到了東吳問題。
諸葛亮表示,他已經與東吳的二號人物周瑜加深了兩地交往。
相信周瑜并未有與齊國交惡的打算,而是真心實意地想與齊國合作,修復兩地關系。
并且向劉備保證,即便東吳有任何不軌行為,他在荊州東線戰場設置的防線,也宛若鐵壁一般。
吳人斷不能突破!
劉備思考再三,旋即展顏笑道:
“善,李相當年在徐州時,就曾盛贊孔明之才。”
“言及先生做事謹慎穩妥,滴水不漏。”
“寡人如今巡縣至荊州,觀此地民生軍務,確實大善。”
“孔明既有此決斷信心,寡人也就不再多慮了。”
如果說冀州是大齊的上海,那荊州起碼也是江蘇。
劉備對荊州的發展還是相當滿意的。
建安十四年,八月初二。
齊王劉備于江陵府衙召集荊州牧諸葛亮、治中從事馬良、昭文將軍伊籍等二十余位重臣,共議荊州治理大計。
會議伊始,劉備拿出荊州去歲的圖冊示眾,道:
“寡人對荊州這幾年的和平發展,甚為滿意。”
“如今戰事將起,寡人不欲使荊州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。”
“公等對于將來之事,有何良策,大膽言之。”
言罷,馬良出列呈《屯田新策》。
“臣請仿陳元龍淮南舊制,令軍士閑時墾荒。”
話音未落,其弟馬謖忽振袖而起:
“季常兄之策緩不濟急!”
向劉備一拱手,“王上,在下以為,應當先疏通沮、漳二水,引漢水灌南陽。”
“若役三萬之民,則明年三月可成,可歲增糧四十萬斛!”
嗯……
劉備一頷首,又問眾人意見如何。
諸葛亮當即幫腔說道:
“王上,亮也是此般建議。”
“欲發展農桑,當先疏通沮、漳二水,此為當先之利。”
劉備見此,乃命馬良等輩擬出具體的章程來,就照此奏辦理。
接下來,劉備又談及其他民生問題,馬謖都踴躍發言,侃侃而談。
江陵府衙里來的,都是荊襄一帶的高層,皆是博學之士。
可面對馬謖的侃侃而談,眾人竟都無法反駁,只覺有理。
劉備初來乍到,也被這個年輕的小伙子突出的表現給吸引住了,當即出聲問:
“此何人也?”
未等馬謖開口,諸葛亮率先出列,道:
“啟稟王上,此乃馬季常幼弟,襄陽人馬謖馬幼常也。”
“此人才器過人,好論軍計,亮亦深加器異。”
哦?
劉備眉梢一揚,聽到諸葛亮對其的贊詞,劉備的興致也頓時上來。
“汝還懂軍略?”
馬謖嘴角微微上揚,這可是他的拿手好戲。
馬謖聊軍事戰略的時候,是能夠跟諸葛亮從白天聊到黑夜的存在。
史書叫,“以謖為參軍,每引見談論,自晝達夜。”
須知諸葛亮是何等忙碌的人物?
居然愿意花時間跟馬謖聊軍事,一聊就是一天一夜,可見馬謖的軍事理論是真的有干貨的。
畢竟諸葛亮也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。
如果只會吹牛皮聊些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,是不可能得到諸葛亮的重視與認可的。
“回大王,在下只是略懂略懂。”
“尚不及孔明先生,平日多賴孔明先生教誨。”
馬謖這話既展現出了自己謙虛的一面,又不忘強調他平時是能夠跟諸葛先生一起談論軍事的存在。
荊州那么多奇才,他最受諸葛亮器重。
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一股子自信。
可已年近五十,到了知天命年紀的劉備,不可不謂是閱人無數的老油條了。
他感覺馬謖此人有些圓滑,愛耍小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