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,作一下戰略形勢的對比。
魏國方面。
共動員了八十萬人,四路集團軍。
夏侯惇為總司令,曹仁為副司令。
其中四路集團軍幾乎是集中在了河南一地的兗、豫一帶,兵力集中。
優勢是人數多,后勤線短,戰線集中,防守面少。
劣勢是縱深短,軍隊主力總體素質低下,裝備劣質,有兵變風險,戰斗力存疑。
齊國方面。
共動員了六十萬人,六路集團軍。
劉備為總司令,李翊為副司令。
其中六路集團軍分別來自東、南、北三個方向,兵力分散開來。
優勢是軍隊士氣高、裝備精良,戰斗力強。
劣勢是后勤補給線長、軍費開支極高、各路集團軍并未集中在一起。
考慮到古代閉塞的交通信息,各路集團軍之間的交流并不方便。
就在齊國各路集團軍齊齊往河南方向聚集時,身在荊州的諸葛亮也開始了動員。
荊州出動的兵馬大概是兩萬人。
這些人一部分是徐州帶來的兵,一部分是諸葛亮在荊州本土征募的兵。
這些本土兵都是隨諸葛亮參加過荊南戰役的,算是諸葛亮的核心部曲。
這一路的集團軍司令為諸葛亮親自統領,黃忠副之。
但在北上之前,諸葛亮還得提前做好善后工作。
那就是布置東路防線。
江陵衙署,諸葛亮連夜開始部署荊州防御體系。
他的目光從襄陽緩緩下移,最終停在長江沿岸的幾個關鍵節點——
江陵、夷陵、公安、夏口。
“吾雖與周公瑾達成合作,然此次北上,帶走荊襄主力。”
“也須防范吳人背盟。”
“故這四處需遣要人去守。”
話落,諸葛亮目光掃過眾人,問道:
“夏口乃是荊州門戶,重中之重,誰可去守?”
話音方落,馬良應聲而出。
“在下愿往!”
諸葛亮卻搖了搖頭,“江陵乃是荊州之心,吾尚賴季常為我鎮守此地。”
“如何能放你去守夏口?”
于是,諸葛亮委任了馬良鎮守江陵。
控制江陵,就等于控制荊州。
諸葛亮性格謹慎穩妥,在江陵城中囤積的糧械可達三年之用,完全能夠防住長期圍困。
至于人選,諸葛亮也委派了他認為最可靠的人——馬良。
馬氏五常,白眉最良。
馬良不僅僅能力出眾,同時他也是荊北本地大族出身。
從各種意義上講,他是最適合鎮守江陵的人選。
至于夏口處……
諸葛亮在眾人之中掃過一眼,點名道:
“子龍將軍,你一向做事穩妥謹慎。”
“亮思來想去,還是由你去守夏口罷。”
趙云一拱手,“末將遵命!”
將最為重要的兩個位置安排還以后,就只剩下夷陵與公安口了。
諸葛亮在房中來回踱了兩步,輕揮羽扇,淡淡道:
“夷陵乃是三峽咽喉,此處亦需設伏兵,備火船、鐵鎖,防吳軍逆流突襲。”
前面對夏口與江陵的安排,大家都覺得無妨。
只是當聽到諸葛亮對夷陵都如此重視之后,才清楚其性格究竟有多謹慎。
吳軍想從夷陵突破那是相當困難的。
“夷陵防務重大,不可不慎。”
“承明,便由你去守夷陵罷。”
諸葛亮經過一番考慮,點名了治中從事潘濬。
“喏。”
潘濬拱手稱命。
“至于公安口么……”
諸葛亮眼眸蹙起,“此地乃是江陵前哨,若要守江陵,公安亦至關重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