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洪雖然憤懣,然聽完夏侯惇的分析后,亦知其中利害,只得按兵不動。
夏侯惇深吸一口氣,強忍怒火。
向前一拱手,強作恭順道:
“陛下既有疑慮,臣等自當遵從。”
“然劉備狼子野心,不可不防,望陛下早作決斷。”
言畢,率眾悻悻退去。
今日之事,絕對是夏侯惇平生第二大恥辱。
飛龍騎臉之局,竟被沒有實權的小皇帝用幾百個人給逆風翻盤了。
上一次這種奇恥大辱,還是被呂布偷襲兗州時,被他給綁了找曹操勒索贖金時。
肉票將軍的外號就是這么來的。
待魏軍全部退出宮門以后,殿上群臣方長舒一氣。
董承、趙彥等人皆是喜形于色,紛紛向劉協拜賀:
“陛下圣明!今日挫其鋒芒,漢室之幸也!”
朝中大臣見逼退了魏軍,無不彈冠相慶。
被曹劉壓制了這么多年,都快喘不過氣了。
如今總算正面贏了曹操一回。
這算是自遷都以來的首次“大勝”。
既然有了第一次,就一定會有第二次、第三次。
或許漢室,真的還有復興的希望。
劉協亦亦展顏,然目中憂色未消,嘆道:
“現雖逼退了夏侯惇,然曹操豈肯干休?”
“諸卿當速謀后計。”
劉寵肅然道:
“臣愿死守宮禁,縱曹操親至,亦難逼陛下就范!”
“……嗯,有勞陳王了。”
劉協一擺手,他手上的牌還是太少了。
雖然暫時逼退魏軍,但形勢于他而言依然非常被動。
接下來如何動作,完全只能看齊國那邊的人如何采取行動才行。
而偏偏如今魏軍封鎖了陳國,劉協就算先派人出去打動齊國動向,也無能為力。
只能是靜靜地等候消息。
……
卻說李翊已率河北勁旅渡河而下。
關羽亦領青州虎賁出泰山之險,會合李翊軍一同南下。
劉備則親督徐州精銳,率兵進了入豫州地界。
三路雄師旌旗相望,皆向中原腹地挺進。
因荊州、淮南之師尚在途中,且諸葛亮與陳登極大概率會被拖在汝南戰場。
所以李、關、劉三部遂決定會師于山陽,共商大計。
軍中大帳內,劉備執李翊與關羽之手,慨然道:
“二卿不辭勞苦,千里赴援,實乃社稷之幸!”
李翊、關羽皆拜謝,紛紛表示這是臣的分內之事。
兄弟老友之間,一番寒暄過后。
劉備乃問策于李翊:
“今大軍既集,當先攻何處?”
李翊鋪開輿圖,一指圖冊,言道:
“曹操奸雄,必先圖陳國以挾天子。”
“我軍當速趨陳地,與魏軍在此處決戰。”
“此地也是中原咽喉,制之則天下之勢可定。”
劉備蹙眉:
“然天子尚在陳都,若兩軍交鋒,恐驚圣駕。”
對于劉備陣營而言,他同樣是不想傷到天子的。
并且此時的天子對劉備很重要。
因為軍事上、經濟上、民望上,劉備的各項條件皆已經集齊了。
眼下就差一個政治借口,奉迎正統,然后合法受禪了。
政治是最講臉面的游戲。
做戲必須要做全套。
李翊分析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