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刀劍雖然無眼,然魏、齊之師皆稱王臣,豈敢犯闕?”
“當先破曹軍,再奉駕移蹕。”
“臣以為,可先遣豫州刺史郭貢去往陳地,穩住魏軍軍勢。”
“然后我大軍繼進,可保萬全無失。”
關羽撫須頷首:“此計甚善。”
“梁國毗鄰陳國,郭貢先往,可驟至王都。”
劉備沉吟片刻,擊案而定:
“便依此議!速傳令郭貢先行,大軍即刻開拔。”
王命很快傳至齊國,豫州刺史郭貢得齊王鈞命,持節沉吟良久,面露難色。
因為他接到的,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陳國的魏軍軍馬少說有五六萬人,而且越聚越多。
梁國地小民窮,怎么可能攔得住他?
劉備這道命令,簡直是令他去送死啊!
就在郭貢犯難之際,左右侍從見狀,近前勸道:
“明公自牧梁地以來,齊王麾下英才日盛。”
“今若逡巡不前,恐為俊杰所代也。”
這話說的含蓄,其言外之意就是你郭貢雖然名義上是豫州牧。
但你能不能管制整個豫州心里沒點兒數嗎?
說白了,就梁國這種地下民弱的地方,如果不是因為它毗鄰著陳國。
還有一點戰略價值的話,早就被曹劉聯手給滅了
如今齊王安排你做點兒事,你哪來的勇氣拒絕呢?
郭貢擲節于案,長長地嘆了口氣:
“非是吾畏戰怕難。”
“只是陳地魏師云集,夏侯元讓麾下勁卒何止十萬?”
“吾梁國兵不過萬余,此去恐徒損將士耳。”
原本揮斥方遒,統兵數萬的郭貢也不復當年了。
當年在豫州他之所以能夠指揮數萬兵馬,是因為豫州當時比較亂。
郭貢可以四處征兵征糧。
但隨著曹劉的大手伸入豫州地界,郭貢被困在了梁國當中。
以梁國的財政是養不起那么多脫產的士兵的,只能是大規模裁軍。
眼下郭貢手中兵馬只有不到一萬人左右。
當然,這是正卒。
如果強行爆兵的話,也能夠爆出來兩三萬人,但顯然沒那個必要。
帳下主簿趁機進言道:
“昔明公鎮豫州,齊王尚以禮相待。”
“今若建此頭功,他日克復中原,位列九卿豈非易事?”
“如若逡巡不進……將來再無升騰之可能矣。”
言未盡,而目示左右。
左右人會議,參軍、司馬等亦紛紛出列,諫道:
“齊王三路大軍旦夕將至。”
“明公先至陳地,縱不成事,亦顯忠勤。”
“倘逡巡畏戰,必開罪齊王。”
“而曹操也未必厚用于公。”
你道這郭貢帳下之人,緣何都替劉備說話?
原來齊國高層,早在數年前就曾赍金珠交好其人。
其目的就是為了滲透梁國高層,以便加強對梁國的控制。
如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,就在郭貢猶豫不決之時。
受了齊國多年恩惠好處的參軍、主簿們,紛紛勸郭貢乖乖聽話。
只要你肯投降齊軍,保證你是榮華富貴、金票大大滴啊!
果不其然,郭貢被眾人三言兩語激得勃然變色,按劍而起,喝道:
“諸君何出此言!吾世受漢祿,豈是貪生怕死之輩?”
話落,即傳令三軍:
“即刻整裝,兵發陳國!”
是夜,梁地兵馬銜枚疾走。
郭貢不時于馬上回望,但見星垂平野,不覺握緊韁繩,暗忖:
“此番進退,關乎平生功業,絕不能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