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,催促武士將馬謖拖下去斬首。
須臾,武士獻馬謖首級于階下。
諸葛亮見馬謖首級,大哭不已。
費祎問道:
“適才使君已經嚴明馬謖之過,既正軍法,使君又為何而哭?”
諸葛亮垂淚道:
“吾非為馬謖而哭。”
“吾是想起了齊王巡縣荊州時,臨行前曾叮囑于亮,言——”
“馬謖言過其實,不可大用。”
“今果應此言,乃深恨己之不明耳。”
“追思齊王之言,因此痛哭耳!”
大小將士聞之,無不嘆息流涕。
馬謖也完成了他作為軍令狀的唯一正版受害者形象。
很多人都對馬謖這個人物感到不能理解。
不明白他為什么要“違亮節度,舉動失宜。”
確實,隨便換兩個普通的將領,都會對諸葛亮的攻守之策奉若神明,嚴格執行。
但唯有馬謖不會。
現實中例子其實很多,
你們眼中的大科學家,那是我爸爸,沒什么稀奇的。
他寫書的時候,我還在一旁提建議來著。
這時候,廠子里沒文化的跳槽過來的,老工人王平過來提建議了。
說你不能這樣……
那科學家馬謖就更來氣了。
我三博士學位攥手里了,知道嗎?
你個文盲見二五仔也配給我提建議?
而當戰局急轉直下時,馬謖的心態就崩了。
啊……怎么會這樣?
運籌帷幄的時候,謀士們都是氣定神閑。
真當了主將沒幾個能風采依舊。
所以為什么說諸葛亮、周瑜這種儒帥很難得呢。
因為很多謀士,真的就只適合在背后出謀劃策。
真讓他上戰場單獨領兵,他就是做不好。
當然了,現在的齊漢與歷史上的蜀漢是截然不同的。
蜀漢因為丟失一個街亭,從而失去了最有機會北伐成功的機會。
而齊漢縱使失去荊州,那他也有著歷史上曹魏的地域版圖。
更何況,荊州并未丟失。
馬謖死,于人才濟濟的齊國而言也可以說是無關痛癢。
但——
馬謖雖然死不足惜,但他的死,卻會在齊國引發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波。
此時,還在河南做收尾工作的劉備,已經得知了荊州發生的變故。
而諸葛亮的書信也送到了,其書略曰:
“臣以弱才,叨竊非據,親秉旄鉞以厲三軍。”
“不能訓章明法,臨事而懼。”
“至有公安違命之闕,江陵不戒之失,咎皆在臣授任無方。”
“臣明不知人,恤事多闇,春秋責帥,臣職是當。”
“請自貶三等,以督厥咎。”
劉備放下書信,眉宇間皺成了一個川字。
張飛此時全然不知發生了什么,還沉浸在大獲全勝的喜悅之中。
見劉備犯愁,便問:
“打了勝仗,兄長不喜反憂,何也?”
劉備揮了揮手,示意張飛不要說話。
張飛看出劉備臉色不對,立馬閉上了嘴。
良久,劉備忽然將信置下,喊道:
“去!把王景興,華子魚叫來。”
侍從又問,“要不要叫李相爺。”
“不!別叫李相來。”
劉備正色說道。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