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侯惇是真沒臉回西川去見曹操。
但到底是面對現實的。
成都曹操得夏侯惇書,其書略曰:
“臣惇頓首拜魏公麾下:”
“臣以駑鈍,忝居方面,不能遏敵于外,致有陳、彭之敗,罪當萬死。”
“謹陳戰況如左:”
“陳地會戰,我軍與齊主力鏖戰旬日,初頗得勢。”
“然賊將李翊詭計百出,暗遣奇兵襲我后路。”
“雖將士用命,終因糧道被斷,不得不退。”
“天子車駕陷于亂軍,此臣之第一大罪也。”
“彭城決戰,臣親率虎豹騎與關羽部激戰,陣斬其偏將三員,奪旗十二面。”
“然賊眾蟻聚,我援軍未至,致中軍潰敗。”
“雖退守有序,然精銳折損過半,此臣之第二大罪也。”
“后有成皋、官渡等戰,雖有小勝,然于大局無補。”
“今齊軍氣焰方張,非但未收兵休整,反在陳留增兵聚糧。”
“細作來報,劉備已與李翊、陳登、關羽部會盟,恐有西進之意。”
“我軍自彭城敗后,士卒亡散,新募者未經戰陣。”
“以疲敝之師當新勝之銳,猶以卵擊石也。”
“伏惟魏公明鑒:”
“若棄關中,可保西川根本,然恐天下震動。”
“若保關中,則請速調西川精兵,并徙民實邊。”
“存亡大計,非臣所敢專決。”
“臨表惶懼,伏候鈞裁。”
“臣惇頓首再拜。”
“建安十六,年三月庚子。”
……
曹操得夏侯惇書,心情倍感沉重。
“……大耳啊大耳,你可真是讓孤另眼相看。”
說著,曹操重重地將書信扔在了案上。
劉備的胃口也超出了曹操的預料。
原本以為齊國養精蓄銳這些年,打下一個河南就會滿足。
沒想到他們還想一并拿下關中。
不過轉念一想也是,河南都被曹魏霍霍干凈了。
齊國肯定不甘心折騰下來,就得一個放血槽。
怎么著也得從關中搶回一些河南百姓才行。
“魏公,不如還是舍棄關中罷。”
程昱向曹操提出意見。
“如今西川剛剛撫定,不能抽調太多兵馬出去。”
“萬一最后仍舊未能保住關中,反而削弱西川實力。”
“實在得不償失。”
曹操猶豫再三,嘆了口氣:
“難道孤辛辛苦苦建設的關中,就要這么讓給劉備么?”
此前投入了那么多資源,西遷民眾到關中去。
最后為了不留給劉備,那些基礎設施、倉稟、農田啥的肯定是要焚毀的。
但不到迫不得已,曹操又豈愿真正將之摧毀掉?
“益州者,天府之土也。”
“高祖因之以成帝業。”
程昱忽然向曹操提及一件舊事。
“魏公可還記得,當年劉焉為何會來益州嗎?”
曹操頷首,示意程昱說。
程昱便道:
“當年劉焉在京城時,侍中董扶曾私下里對劉焉說——”
“京都將亂,益州分野有天子氣。”
“故劉焉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。”
“于是朝廷便以劉焉為監軍使者、益州牧,受封為了陽城侯。”
曹操眉梢一揚,眼眸中閃過一絲精光。
“仲德的意思是……?”
“如今劉焉、劉璋父子相繼敗亡,卻未能成帝業。”
“西川之地最后卻落入到了魏公手中,此非順應天意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