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西川就是明公的龍興之地!”
唔!
一聽這話,曹操頓時來了精神。
他心頭怦怦直跳,程昱的話極大的提振了他的信心。
再聯系董扶的讖言,難不成天命真在他老曹家?
“……呵,安敢望此。”
曹操嘴上說不敢想,但心頭卻燃起一股從未有過的野心。
這種野心,是在經歷過無數挫折后,扭曲產生的。
“好,就舍棄關中,保守西川!”
有了程昱的安慰,曹操重新振作。
眼下他已無心思關心關中如何如何了,只想著保存西川的實力。
于是當即作書回復夏侯惇,其書略曰:
“操白元讓:”
“來書已悉,陳、彭之敗,非卿之過。”
“勝負兵家常事,何須引咎?”
“今事已至此,當思良策,不必自損。”
“關中之地,雖為形勝,然齊軍鋒銳,兼有馬超為援,恐難久持。”
“西川新定,諸夷未服,若輕調守軍,恐生內變。”
“故予意已決:棄關中,保根本。”
“卿可盡收諸軍,固守虎牢。”
“此關天下險要,足可阻敵經年。”
“其間,速徙關中之民入蜀,勿使資敵。”
“河南遷民雖怨,然非常之時,當行非常之策。”
“縱十遷其一,亦勝全留。”
“一人不遺,寸土不資!”
“大業艱難,望卿勉之。”
“待西川穩固,再圖后舉。”
“魏公操,手書。”
夏侯惇得到成都方面的最高指使以后,當下心里也有了底。
立馬召集諸將,吩咐道:
“魏公已明斷,吾等當速行此舉。”
“立刻將魏公之令,傳于全軍。”
“關中不可守,然民不可留。”
“即日起,盡徙百姓入蜀,敢有滯留者,以通敵論處!”
眾將肅然領命,唯曹仁心懷擔憂,進言道:
“元讓,河南遷民未久,民怨未消。”
“今再行此策,恐生大變。”
夏侯惇眉頭皺起,他又何嘗不知道會有此結果呢?
只是這是曹操的命令,他是不可能違背的。
于是冷然說道:
“子孝,今齊軍虎視眈眈,若待其兵臨城下,再遷則晚矣!”
“縱使民怨沸騰,亦不可使一人資敵!”
曹仁默然,不再進言。
夏侯惇又喚郭淮到帳前來,肅然道:
“伯濟,虎牢乃天下雄關。”
“今予汝精兵兩萬,務必阻敵于關外,為遷民爭取時日。”
夏侯惇此舉雖是提攜后進,但也將一份最艱難、最冒險的工作丟給了郭淮。
郭淮自知責任之重大,但還是抱拳應諾:
“末將必死守此關,縱齊軍百萬,亦難越雷池一步!”
夏侯惇頷首,復囑道:
“切記,不可浪戰,只需堅守。”
“待關中民盡遷,汝方可退。”
郭淮眼眸一蹙,但還是慨然說道:
“是,末將明白!”
隨后,曹魏集團兵分兩路。
一路由郭淮帶領殘余的精銳部曲,奔赴虎牢關駐守。
一路夏侯惇、曹洪、曹仁等宗室領銜,負責對關中之民進行二次遷徙。
令下之日,關中震動。
魏軍挨戶驅民,凡不從者,焚其屋舍,斷其生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