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翊按住袁胤顫抖的雙手,“吳人雖得丹陽,卻折了呂蒙這員大將。”
“此戰看似得利,實則損兵折將,傷筋動骨。”
“短時間內,也掀不起什么風浪來。”
李翊踱至帳門,遙指西方:
“眼下當務之急,是趁魏軍新敗,一舉收復關中。”
“待中原平定……”
轉身看向袁胤,目中精光乍現,。
“屆時水陸并進,定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,讓吳人血債血償!”
袁胤聞言,渾濁的眼中終于泛起光彩。
李翊拍拍他的肩膀:
“某已命人備好酒宴,今晚與舅兄一醉方休。”
“明日便上表齊王,請調舅兄赴河北與家人團聚。”
言外之意,就是讓袁胤不要多想,好好活著。
等到了河北,你的好日子還長著呢。
袁胤感動地無以復加,連連謝過,摟著李翊一同入帳飲酒。
酒過三巡,忽聞帳外親兵來報:
“齊王急召丞相入帳議事!”
李翊擱下酒樽,笑道:
“必是為進兵關中之計。”
轉頭對袁胤道,“舅兄且隨我同往。”
袁胤聞言一怔,隨即會意。
這顯然是李翊打算把自己介紹給劉備。
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。
也幸虧他是李翊的姻親,不然莫說普通人,許多達官貴族現在又有幾個是有機會見到劉備。
并得到齊相的舉薦的?
袁胤連忙整了整衣冠,低聲說道:
“妹夫提攜之恩,袁某永生不忘。”
“誒,自家人不必見外。”
李翊擺手打斷,已起身披上錦袍。
二人踏著月色來到王帳,但見帳內燈火通明。
關羽正撫髯觀圖,陳登執筆記錄,張飛則焦躁地來回踱步。
看來齊國的一眾軍事大員皆已到齊,李翊竟是罕見的最后一個到的。
劉備端坐主位,見李翊入內,故意板起臉道:
“子玉素來勤政,今日怎的遲了?”
“莫不是被哪個美人絆住了腳?”
帳中眾將聞言皆笑。
對于李翊這樣一個在齊國趨近于“神化”的人物,被當眾這般調侃,的確招笑。
李翊不慌不忙地從容施禮,說道:
“臣適才正與丹陽太守袁胤敘話,故而來遲。”
說著側身向劉備引薦:
“此乃臣妻兄袁胤,昔年鎮守丹陽十余載,屢挫吳軍鋒芒。”
劉備目光如電,將袁胤上下打量。
袁胤連忙伏地行禮:
“敗軍之將,愧見大王。”
“袁卿請起。”
劉備溫言道,“子玉常與孤言,丹陽雖小,卻是遏制東吳的要沖。”
“卿能堅守多年,實屬不易。”
劉備也是真給面子,知道李翊要提攜袁胤,當下也順勢表彰其功績。
說袁胤保守了丹陽,壓制東吳多年。
但之所以能夠堅守這么多年,不是因為袁胤做的有多好,而是因為他背后有個齊國。
丹陽后面就是淮南,有陳元龍的淮南水軍在。
吳人敢輕舉妄動么?
但不管怎么說,政治就是看結果的。
袁胤保守丹陽多年,這就是他的政績成果。
李翊適時補充:
“去歲呂蒙白衣渡江,若非袁太守在丹陽牽制吳軍主力,荊州恐難保全。”
劉備乃撫掌贊嘆道:
“如此功臣,豈能不加封賞?”
略一沉吟,便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