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扶老攜幼,啼哭之聲,遍野不絕。
或有老翁跪地哀告:
“將軍!吾等世居關中,祖墳皆在此地,豈忍棄之而去?”
軍吏厲聲喝斥:
“當年董卓西遷長安時,天子尚西幸。”
“況汝乃平頭小民乎?”
“魏公有令,敢違者斬!”
遂強驅而行。
為提高遷民效率,夏侯惇下令。
讓軍民分開,每百姓一隊,間軍一隊,互相拖押。
一時間,死于溝壑者,不可勝數。
因為魏軍中的正規軍大多被殲滅,很多都是新征之兵,軍紀極差。
兼之魏軍敗績,士氣低迷,于是便沿路淫人妻女,奪人糧食。
人報給夏侯惇、曹洪等魏軍高層,經過商議。
大家都覺得,眼下牢牢掌握軍隊才是正經。
盡管夏侯惇本人也是一個練兵好手,注重軍紀嚴明。
但眼下新征之兵實在是太多了,短時間內根本管不過來。
為穩住軍心,權且暫忍一時。
不然激起兵變,遷民計劃就要落空。
于是,對于士兵淫人妻女、搶奪百姓財物一事并不予以追究約束。
因高層縱容,關中地區,啼哭之聲,震動天地。
如有行得遲者,背后三千軍催督,軍士手執白刃,于路殺人。
然后魏軍放火,焚燒居民房屋。
火焰相接,農舍房屋,盡為焦土。
再令摸金校尉、發球中郎將延續在河南的傳統,繼續使軍士發掘官民墳冢。
魏軍所裝載之金珠緞匹好物,達數千余車。
要將關中之民,盡遷入蜀地,不是幾日便能做到的。
況還有許多財物在路上,魏軍也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。
這項計劃能不能順利完成,就只能是指望虎牢關與郭淮了。
……
兗州,陳留。
齊相帳中,人報丹陽太守袁胤來見。
李翊命請入。
須臾,只見袁胤蓬頭垢面,跌跌撞撞闖入李翊大帳,撲通一聲跪倒在地,涕泗橫流:
“妹夫啊!吳狗背信棄義,竟裝病偷襲我丹陽!”
“為兄……為兄實在是盡力了……”
袁胤上來就攀親戚,似乎非常怕丟丹陽而被國家問責。
李翊急忙上前攙扶,溫言寬慰道:
“……舅兄且寬心。”
“丹陽本乃蠻夷之地,朝廷設郡不過為阻吳人北上耳。”
“這些年來,舅兄征召丹陽精兵,屢挫吳軍鋒芒,已是功在社稷。”
這話算是給了袁胤一個臺階下。
所謂的屢挫吳軍鋒銳,其實就是袁胤率領丹陽兵,經常到吳國邊境去搞軍演。
有時候甚至越境搞軍演,吳人忌憚其背后的齊國,全都選擇了忍讓。
故被李翊調侃為“屢挫吳軍鋒芒”。
當然,袁胤此舉,至少在意識形態上重挫了吳軍。
也可以算是有功。
袁胤抬起淚眼:
“莫非.妹夫早知丹陽難保?”
李翊輕嘆一聲,示意侍從奉茶:
“自呂蒙白衣渡江襲荊州時,某便料定孫權必圖丹陽。“
“荊州既保,吳人自然要另尋出路。”
“可恨!!”
袁胤突然拍案而起,須發皆張。
“當年孫氏不過是我袁氏門下一看門走狗。”
“那孫伯符能在江東立業,還是借得我父親的軍馬。”
“哼,不曾想養狼當犬看家難。”
“如今竟敢反噬其主!妹夫可定要為為兄報仇啊!”
“舅兄且息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