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能開。”
“當年討董關東聯軍便受阻于此雄關之前,寸步難進。”
眾人面面相覷,聽李翊這意思,曹魏多半是想要集中資源在虎牢關,為遷民爭取時間了。
但虎牢關易守難攻這是天下人公認的。
就連關東聯軍都未能打破虎牢關,還是董卓主動遷都放棄的。
當然了,當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。
盟軍內部不團結,冬天補給跟不上。
西涼軍戰斗力強等等。
但今時不同往日。
看出了眾人的擔憂,李翊忽然一翻衣袂:
“諸公勿憂,今日之勢與當年不同。”
“我軍有十勝,而曹魏有十敗。”
關羽丹鳳眼微睜,“關某愿聞其詳。”
劉備也是身子微微前傾,豎耳傾聽。
“昔諸侯伐董,各懷私心。”
“今王師征伐,上下一德。”
“袁紹輩謀不及遠,而大王運籌帷幄,此天道在人,豈在險關?”
“此道勝也。”
“董卓據西涼虎狼之師,曹操喪河南精銳之眾。”
“彼以殘兵守險,我以全盛攻堅銳,此消彼長,雖有關隘何足恃?”
“此勢勝也。”
“當年群雄只知蟻附攻城,今我軍可由馬超出奇兵渡河,繞襲敵后,使賊黨腹背受敵。”
“孫子云,‘以正合,以奇勝’,乃萬全之策也。”
“此謀勝也。”
“曹操遷民如驅犬豕,百姓銜恨。”
“大王仁德布于四海,黔首翹首。”
“得民心者得天下,豈在堅城高壘?”
“此民勝也。”
“昔諸侯糧盡自潰,今我軍倉廩充實。”
“彼遷民未半,我兵鋒已至。”
“真可謂是天予不取,反受其咎!”
“此時勝也。”
“昔呂布驍勇冠世,而今魏無長將。”
“我軍云長乃萬人之敵,益德熊虎之臣。”
“以我之銳,擊彼之惰,破關必矣!”
“此將勝也。”
“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,大王奉漢室以討不臣。”
“彼為漢賊,我為忠良,大義所在,三軍效死。”
“此義勝也。”
“魏政尚刑名,民畏威而不懷德。”
“齊法明賞罰,士感恩而樂效命。”
“以治擊亂,勝負已判。”
“此治勝也。”
“曹操用人,唯親是舉,門下皆姓夏侯曹。”
“而大王取士,量才而授,白身黔首皆能進取。”
“彼拘于門戶,我盡收英才。”
“此度勝也。”
“曹操多疑,將士離心。”
“大王推誠,眾志成城。以明對暗,如日融霜。”
“此明勝也。”
“有此十勝,諸公還怕破不了一個小小的虎牢關么?”
李翊洋洋灑灑地提出了自己的十勝十敗論。
(據悉,后世在提到十勝十敗論時,首先想到的是李翊,而非郭嘉)
“善!”
劉備大悅,站起身來,“寡人有此十勝,何愁曹賊不破。”
陳登則冷靜地問道,“丞相的意思是,要不不計代價強攻虎牢?”
李翊冷笑搖頭:“非也,還須分兵才行。”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