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將士齊聲高呼。
“必勝!必勝!”
曹操甚至把積攢多年的老底——虎豹騎,也全部壓上。
反正于他而言,輸了漢中就輸了整個天下。
已經沒什么好失去的了,放手一搏吧!
曹操身著玄甲,立于點將臺上,聲如洪鐘:
“曹休、曹洪、曹真聽令!”
三將齊步上前:“末將在!”
“爾等率三萬精兵,取道武都。”
曹操手指西北,“將氐人盡數遷往梓潼,一粒糧食也不許留給劉備!”
曹洪抱拳,“若遇抵抗?”
曹操眼中寒光一閃,“殺無赦!”
三國戰事中,萬變不離其宗的永遠是“百姓”、“人口”。
曹操非常清楚人口資源的重要性,所以不論是歷史上的他還是本位面的他都是一個“遷民”狂魔。
不過也別覺得遷民就是一項非常簡單的工作。
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,也同樣巨大。
第一,只要是大規模遷民,那通常就等于是隨機槍斃。
大量的人口會死在路上。
第二,強制移民會帶來大量的遷入地民怨。
遷入地的百姓肯定會怨聲載道,覺得外來戶進來會搶占他們的生存空間。
難民涌入,擱現代的政府都會撓頭的問題,何況古代?
更別提還有方言、習慣、約定俗成的規矩很多多需要磨合了。
多了幾萬張怨聲載道的嘴,不是吃就是埋怨。
沒有哪個遷入地的百姓受得了的。
所以,曹操對此次武都遷民的計劃非常重視。
直接派出了三位宗室大臣,曹真、曹休、曹洪。
臨走之時,曹操又私下里對曹休說道:
“汝雖參軍,其實帥也。”
意思是,你曹休雖是這一路軍的參軍,但其實就是這支軍隊的主帥。
你洪伯伯其實是陪你去,給你打輔助的。
因為隨著曹操年紀的增長,他已經開始有意地培養下一代將領了。
曹真、曹休、曹彰都是年輕一輩中的將才。
武都主要居住的氐人等少數民族,這些民族驍勇不畏死,頭腦又簡單。
曹操非常怕他們被劉備收服,轉過來攻打自己。
畢竟武都就毗鄰于漢中,此地氐人被策反,就太惡心自己了。
武都方面安排完之后,曹操又謂眾將道:
“漢中乃益州咽喉,而陽平關乃漢中門戶,孤當親往鎮之。”
寒風呼嘯中,兩支大軍同時自成都出發。
西路軍曹休、曹洪、曹真。
共計三萬人(含役夫)
戰略目標是抵達武都,強制遷民。
焚燒氐人村落,驅趕百姓到梓潼去。
北路軍曹操、曹仁、夏侯惇。
共計七萬人(含役夫)
戰略目標是據守陽平關,保住漢中,拖死劉備,逼迫他撤軍。
秦嶺的雪峰默默注視著這場決定天下命運的決戰。
曹操引大軍行至白水關。
時值歲寒,士卒凍餒,怨聲漸起。
是夜,曹公密召曹仁、程昱入帳,取古劍一柄示之。
“此乃高祖斬蟒之劍,吾少年時于譙水畔所得。”
劍身銹跡斑駁,唯“當興”二字依稀可辨。
曹仁正欲詢問,他怎么不記得曹操少時得了這么一口寶劍。
程昱卻連忙出聲打斷:
“魏公欲令我等何為?”
曹操將古劍遞給曹仁,吩咐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