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生不也沒睡么?”
“……呵呵,朕既為大漢天子,自然不能再向從前那般懶散。”
“諸多事務需朕批閱,況乎明日便是冊封大典?”
“中間要封賞許多功臣,朕現在也是頭疼。”
李翊眉梢一揚,躬身道:
“陛下,臣專為此事而來,有要事要稟報。”
說著,將竹簡雙手奉上。
劉備展開竹簡來看,眉宇間一川不平。
但卻也并未有太大的反應。
良久,劉備將竹簡緩緩合上,沉默了片刻。
忽看向李翊,似笑非笑地問道:
“先生對此如何看?”
李翊不假思索,正色答:
“當年高祖立下白馬盟誓,非劉不王。”
“臣不敢破此先例。”
劉備握著竹簡,在案上輕輕敲打。
忽而笑道:
“軍中諸將,聯名請朕封先生為王。”
“朕倒覺得,以先生之功,封王合情合理。”
“既是眾望所歸,先生何必推辭?”
李翊聞言,再次躬身一揖。
他抬頭直視劉備,說道:
“陛下,正如臣方才所言。”
“高祖有誓:非劉氏而王者,天下共擊之。”
“臣德薄智短,豈敢為此破誓之人?”
“……子玉。”
劉備目光忽然一凜,站起身來,面對面,直視李翊的眼眸。
“你我相交十八年,此間只你我二人,四下更無六耳。”
“朕……不!備在這里向你承諾。”
“只有你想,明日冊封大典上。”
“備愿意為你破白馬盟誓,破例為你封王!”
四目相對,兩顧無言。
兩人的目光彼此直視,無一人為之閃躲。
李翊不卑不亢,語氣平靜地回答:
“臣若為第一個異姓王,將來必有第二人、第三人。”
“如今國家方趨于穩定,四海尚未靖平。”
“開此先例,必生禍端。”
“臣為國家社稷著想,不敢為此第一人也。”
呼……
劉備長長地呼了口氣。
他的臉上看不出來是何種神色。
如釋重負?感慨嘆息?
李翊讀不出來,但他知道——
未來的路,將很難很難走。
“……子玉,這便是你的答案么?”
“始終如一。”
“那你打算如何做?”
李翊二話不說,走至殿角的火爐旁,在劉備的注視下。
徑直將竹簡擲入爐中。
青煙裊裊升起,火舌迅速吞噬了那些密密麻麻的簽名。
張郃、徐晃、甘寧、蔣欽……
一個個名字在火焰中化作灰燼。
殿外忽起狂風,卷著灰燼盤旋而上。
劉備望著那飄散的余燼,暗自慨嘆:
“子玉啊子玉,朕此生能遇著你……”
“比之高祖、光武要幸運百倍、千倍、萬倍!”
——————
“你們說,相爺會向陛下求取王位么?”
眾人低聲議論著,都在那里盼著李翊答應昨晚的請求。
未等李翊開口,劉備忽然說道:
“適才,朕冊封了膝下幾位子嗣為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