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要清算,別說打天下了,到時候治天下都沒人了。
但經過劉備、李翊這一唱一和,成功化解了此次政治危機。
讓這次事件平穩的落了地。
“子玉雖然不愿受王位,但朕也不能薄待了功臣。”
“朕依然愿為先生破一先例,賜你公侯爵位。”
劉備這句話,對外釋放了兩個信息。
第一,他要給李翊封公。
李翊畢竟已經是縣侯了,已經是封無可封。
封王很容易造成一系列的歷史遺留問題,封公相對問題就會小很多。
這是目前劉備能想到的,唯一的兩全之策了。
既能安撫手下人,不薄待功臣。
也能夠最大程度減小,將來可能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。
第二,劉備刻意強調說他要破此先例。
言外之意,自然是不承認曹操稱魏公是合法的。
這是一個立場原則。
同時,也能體現劉備他對手下人的重視。
這一次,李翊不再拒絕。
因為他心里清楚,此前拒絕接受王位只是讓功臣們感到失望。
如果說他再拒絕公爵之位,那就是徹底使功臣們寒心了。
劉備手下,受縣侯者不在少數。
很多人都已經再難獲取更高位置。
你李翊不能光顧著自己吃飽,不給底下人剩口湯喝啊!
劉備目光灼灼,在眾人的注視下,正式宣布:
“朕在此,封李翊為護國公!”
“賜冕服九旒,金印紫綬,享九錫。”
“賜入朝不趨,贊拜不名、劍履上殿之權。”
殿上又是一片嘩然。
一般來說,封公都是根據封地來命名的。
劉備卻再次破例創新,以“護國”二字為李翊公爵命名。
“護國”二字強調“捍衛漢室”,契合劉備政權的合法性。
同時,
李翊作為軍功領袖,需要超然爵位來平衡各大派系。
所以李翊的公爵之位,也是最特殊的。
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,而以政治寓意命名的公爵之位。
“臣謝恩!”
李翊納頭謝恩,向劉備道謝。
劉備扶李翊起身。
公爵之位既然確定,那封地食邑自然也該確定了。
至于給李翊哪塊封地,又要賜多少食邑呢?
劉備望著李翊的眼睛,正色說道:
“當年張子房輔佐高祖,運籌帷幄,建立漢朝。”
“高祖在封賞功臣之時,對張良言道——”
“許君自擇齊地三萬戶。”
“朕常說,君乃朕之張良,卻又不止張良。”
“朕便用高祖當年之語許卿。”
“君亦可自擇齊地三萬戶!”
西漢建立,在所有人封侯的時候。
只有兩個人讓劉邦站起來,專門為他說話。
其中一人便是張良。
而劉邦的原話正是,“自擇齊地三萬戶。”
意思就是子房你自己隨便挑,到齊國那個土地上,你自己挑選三萬戶出來當你的封地。
這可不得了。
須知,中國古代最高級別的侯就是萬戶侯。
但劉邦許給張良的還不是一般的萬戶侯,是三萬戶侯。
劉邦不僅張口就是三萬戶,而且是自擇齊地。
因為齊國是當時最肥沃的土地,可見劉邦當時對張良有多好。
但劉備此刻的許諾,比之當年高祖劉邦還要豪邁許多。
因為劉邦讓張良“自擇齊地”,那就是在齊國境內選封地。
但人盡皆知的是,劉備在稱帝之前就是齊王。
他的封國就是齊國。
也就是說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