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劉備有扶持諸葛孔明之心,因我東吳偷襲荊州一事,而使得孔明避禍于交州。”
陸遜聲音平靜,卻字字如刀。
“若東吳降齊,主公輕則失去權柄,重則性命難保。”
窗外一陣寒風呼嘯而過,吹得燭火搖曳不定。
孫權臉上的光影也隨之變幻,晦暗不明。
“那依伯言之見……?”
“唯有聯魏抗劉,方有一線生機。”
陸遜放下酒杯,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。
“近日鄱陽湖漁民捕獲一尾金鯉,金鯉吐出一書。”
“高寫‘大吳興,孫氏王’的字樣。”
“此乃上天啟示,主公當順天應人,受此王爵。”
孫權接過竹簡,只見上面詳細記載了祥瑞的形貌特征,還有當地官吏的聯名見證。
他的手微微發抖——
這究竟是真正的祥瑞,還是陸遜為堅定他心意而故意安排的?
“伯言,須知孤一旦稱了王,便再無退路了。”
“如若將來兵敗,我孫氏必難保全!”
“父兄之基業交在孤手,孤不能輕易覆之。”
“主公!”
陸遜突然跪地行大禮,“正因孫將軍兩代基業交在明公之手,明公才更不能夠輕易地拱手讓人。”
“干大事而惜身,此取禍之道也。”
“公豈不見,袁本初、劉景升之事乎?”
“如今天下三分,劉備據中原而稱漢,曹操據益州而稱魏。”
“唯我東吳名不正言不順。”
“若不受此王爵,何以號令江東豪杰?何以與二雄爭衡?”
孫權瞳孔驟縮,身軀一震。
陸遜此話可謂是醍醐灌頂,一語驚醒夢中人。
不錯!
東吳已到了生死存亡之秋,不能再猶豫不決了。
孫權與陸遜對視一眼,皆看到對方眼中的決然。
“傳令諸將,明日辰時大殿議事。”
孫權的聲音忽然變得無比堅定。
“再請魏使傅巽一同前來。”
待侍衛退下,陸遜低聲道:
“主公已有決斷?”
孫權走到窗前,望著被積雪覆蓋的庭院。
一株老梅在寒風中傲然挺立,枝頭幾點紅梅如血般刺目。
“當年我兄伯符臨終之時,將江東基業托付于我。”
“言道:‘舉江東之眾,與天下爭衡,卿才略非所及,當善用張昭、周瑜等以成大事。’”
孫權聲音低沉,“如今公瑾早逝,子布老邁,唯有伯言你……可助我保全這江東基業了。”
陸遜聞言,頓首再拜。
“臣定當竭股肱之力,效忠貞之節,繼之以死!”
孫權轉身,雙手扶起陸遜,眼中再無猶疑:
“明日,我當受吳王之封,與魏王共抗劉備!”
次日清晨,秣陵城內鐘鼓齊鳴。
吳侯府大殿之上,文武百官分列兩側。
傅巽作為魏王使者,立于殿中,手捧紫綬金印。
孫權身著諸侯冕服,緩步登上主位。
張昭等老臣面如土色,而陸遜、朱然等將領則神情肅穆。
傅巽高聲宣讀劉協“密詔”:
“……特封孫權為吳王,加九錫,都督荊揚交徐四州諸軍事。”
孫權凝視手中金印,恍然間似乎看到了未兵燹燃遍吳地的景象。
但他知道,自己已無退路。
“自今日起,孤受封吳王,與魏王結盟。”
“魏吳兩家永結盟好,互不侵犯,共討逆齊!”
孫權的聲響如雷,在大殿內回蕩。
“孫登為王太子。”
“陸遜為大都督,總領全國軍事。”
“呂范為使節,即日赴益州盟誓!”
傅巽面露喜色,深深一揖:
“吳王英明!魏吳聯手,必能以弱勝強,克敵制勝!”
陸遜率眾將跪拜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