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今剪邊錢與小錢,在市場上濫行。”
“百姓們仍多以物易物為主。”
“若再縱容此劣幣橫行,則錢幣將會爛在官府手中。”
“故昨夜,我已經與陛下商議,發行此新幣。”
“取名為景元通寶。”
“‘景’喻光明盛世,‘元’指貨幣本源。”
“我欲以此景元幣,替代原來的五銖錢與小錢。”
“……那不知首相打算替換多少?”
麋竺也算是經商世家,他看著李翊拿出來的新幣,出聲詢問。
“一錢當十錢!”
李翊伸出一根手指頭,解釋說道。
麋竺對錢幣極為熟悉,他將景元錢拿在手中,只輕輕一掂。
便大致感覺出,這景元幣跟原來的五銖錢重量相差無幾嘛!
一般來說,如果要給錢升值的話,重量上也得增量。
畢竟百姓又不是傻子。
都是銅鑄的,一樣的重量。
你非要說你的景元幣,能夠換我十枚五銖錢。
那我不成冤大頭了嗎?
就拿蜀漢的直百錢來說,
他比李翊的景元錢要更夸張,是直接一錢當百錢用。
但重量上,卻只增加了三倍。
等于是,官府可以三倍的成本獲得一百倍的利潤。
董卓發行的“小錢”也是同理。
五銖錢大概重量為2~3克,而小錢平均重0.5克。
等于是我花一塊錢的東西,買你六塊錢的貨物。
董卓就差把“我想薅你羊毛”寫在臉上了。
不過,
不論是劉備的直百錢也好,還是董卓的小錢也好,包括李翊的景元幣在內。
其原理都是一樣的。
那就是給貨幣升值,好讓官府從民間收回銅幣,重新掌控經濟。
董卓是一個西涼蠻子,哪里懂經濟?
小錢一發行,直接使政府喪失了信用。
搞得百姓不僅不用小錢,甚至連原來的五銖錢都不用了。
直接以物易物,簡單省事。
李翊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要去重塑國家的經濟。
他沒有給景元幣增加重量,但卻給它升了十倍的值。
如此一來,官府就能夠收回大量的銅幣。
也許會有人問,為什么不直接發行紙幣?
一方面是李翊的紙坊剛剛發展,還不具備承擔國家貨幣發行的能力。
另一方面,紙幣與銅幣在市場上起到的經濟作用是完全不同的。
紙幣是信用貨幣,銅幣則是金屬貨幣。
而李翊發行景元幣,本就是為了恢復政府的信用。
讓百姓愿意去使用政府發行的貨幣。
你連金屬貨幣都無法取得百姓信任,就想直接跳到使用信用貨幣。
這無異于是開著洗衣機,橫渡大西洋。
“諸君所慮,某豈不知?然長痛不如短痛。”
李翊聲音不疾不徐,冷靜地分析道。
“譬如病疽,不剜腐肉,新肌何以生?”
“陣痛是難免的,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度過難關。”
徐庶忽問:
“若百姓拒用新錢,如之奈何?”
李翊微微一笑,“元直問得好。”
他雙手抱拳撐在案上,正色說道:
“為此,正是我們內閣需要詳細制定的方針。”
“爾等即刻去擬草案,下令各地官府,征稅一律只收景元錢。”
“其二,鹽鐵專賣必須用新幣進行交易。”
“其三,設平‘準錢監’,負責舊錢兌新錢。”
“如果諸公沒有異議,便將草案擬下,吾即刻上奏陛下裁決。”
這時,一向寡言少語的賈詡忽然開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