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陽,南宮。
這日,早朝。
劉備端坐于座上,指尖輕叩案上名冊。
今日乃茂才是驗試之期。
劉備今日也是心血來潮,打算親自考察一下自己手下的人才。
階下跪著的青衫士子,正是幽州刺史王雄舉薦的涿郡茂才崔和。
崔和年約三十,面容白凈。
眉目間透著幾分書卷氣,卻無半分干練之色。
所以諸子當中,劉備挑了他來考核。
“崔生。”
見劉備呼喊,崔和雙手捧策,聲音微顫:
“臣崔和,叩見陛下。”
劉備略一頷首,目光掃過他的策論,眉頭微蹙。
“崔生,朕觀汝之文,引經據典,辭藻華美。”
“然治國安民,非徒以文章取勝。”
“朕且問汝——”
他合上竹簡,聲音沉緩:
“若汝為縣令,遇春旱無雨,百姓饑饉,當如何處置?”
崔和一愣,隨即拱手答道:
“臣當開倉放糧,賑濟災民。”
劉備目光微冷:
“倉中存糧幾何?當放多少?如何確保不遭豪強侵奪?”
崔和額角沁汗,支支吾吾地答道:
“此……此事當依朝廷舊例,由縣丞、主簿核算……”
啪!
劉備猛然拍案,震得茶盞叮當。
只見這位開國皇帝,龍顏大怒,厲聲叱道:
“朕問的是‘汝’當如何!”
“一縣之令,竟連倉廩之數都不知?”
“遇災不謀,事事推諉,朕如何敢將百姓交予汝手?”
階下眾臣屏息,殿內一時寂然。
滿朝文武,莫敢有發聲者。
“這崔和是何人舉薦?”
劉備出聲問。
齊漢目前仍然沿用的是察舉制的選官制度。
這畢竟是貫穿大漢四百年的祖宗之法,不可能馬上更改。
劉備之所以選擇要親自考核諸子,也是對自己的子民負責。
畢竟察舉制選出來的官員,那可是有著相當大的殊榮。
比如孝廉,基本上都要拜為郎官,也就是中央朝廷的候補官員。
而茂才比之孝廉更加高級,是會直接委任到地方去當縣令或令的。
還有的茂才,會被直接任命為兩千石官員,也就是郡守、九卿級別。
所以“茂才”是察舉制當中,最為尊貴的。
一般是州舉或郡舉。
劉備當豫州牧時,就曾給袁渙和袁譚舉過茂才。
此外,茂才每年三公可各舉三人。
光祿勛可以舉一人,司隸校尉可以舉一人。
如果有位比三公的將軍,也可以舉一人。
算下來,每年茂才的名額至多二十人左右。
這個數量不及孝廉的十分之一。
凡事物以稀為貴,這使得舉茂才成為當時社會一種極其崇高的榮譽和顯赫的資歷特征。
劉備也是當過平原令的,知道治理一縣需要多大的才能。
但這個崔和顯然沒有達到他心目中的及格線,故這才發問是誰舉薦的。
或有人答曰:
“此為幽州刺史王雄舉薦。”
此言一出,
朝中有與王雄交好的大臣,連忙出列,幫好友說話:
“陛下息怒!崔和雖不善實務,然經學精深。”
“若能假以時日,必可成為百里之才。”
“假以時日?”
劉備冷笑,“朕的百姓可等不得‘假以時日’那天!”